
謂農夫。 唐 孟郊 《藍溪元居士草堂》詩:“木倦採樵子,土勞稼穡翁。”
"稼穑翁"是漢語中具有農耕文化特色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詞源構成 "稼穑"源自《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其中"稼"指播種耕作,"穑"指收獲儲藏,《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明确記載二者合稱泛指農事活動。"翁"在《說文解字》中解作"老也",特指年長男性,組合後形成從事農耕的長者稱謂。
文化引申義 該詞在唐代詩人白居易《觀刈麥》"婦姑荷箪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饷田去,丁壯在南岡"的語境中,暗含對農耕長者的尊敬。宋代陸遊《農舍》"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進一步強化了該詞承載的勤勞務實精神,反映中國古代"以農為本"的社會價值觀。
現代語義流變 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當代使用中"稼穑翁"常作為文學修辭,既指實際從事農業的老年勞動者,也引申為具有傳統農耕智慧的形象符號,常見于鄉土文學與民俗研究領域。
“稼穑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案兵豹韬悲嗟辨護冰淩冰屋碧雲霞博措不栖不勝才蔽識淺長遊超峻呈告塵意豉酒藂祠痤瘡丹訣惡菲泛萍浮梗摓策風藻府幕剛樸過堂屋古異寒泉之思河東獅吼鶴行鷄羣涸流郊赉絶欲濬川儁傑拉東補西料草糲飯樓橦木罂偏長鉛察羣小祀入文出武設方衰政霜害桃源圖天骨拖牀脫冠畏匿霧閣無階五齊無韻線子暇適諧鬯西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