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角蒿的意思、角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角蒿的解釋

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豬牙菜。莖葉似青蒿,花紫紅色,秋季結蒴果,呈長角狀。角蒿灰可治口瘡。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角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角蒿(學名:Incarvillea sinensis)是紫葳科角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及西北地區。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植物學特征及文化應用角度進行權威解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角蒿”為:

一種草本植物,莖直立,羽狀複葉,花冠漏鬥狀,多為淡紅色或紫紅色。根、葉可入藥。

《辭海》(第七版)補充:

角蒿全草可祛風濕、活血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種子民間用于殺蟲。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特征

    • 莖:高20-100厘米,直立,具縱棱
    • 葉:2-3回羽狀深裂,裂片線形
    • 花:頂生總狀花序,花冠唇形,淡紅至紫紅色(花期5-8月)
    • 果:蒴果長角狀,長6-10厘米(“角蒿”名源此形态)
  2. 生态分布

    常見于海拔500-2500米的幹旱山坡、沙地及路旁,主産于華北、西北及東北地區,蒙古、俄羅斯遠東亦有分布。

三、傳統藥用價值

《中華本草》記載其藥用部位及功效:

四、文化符號意義

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角蒿因耐旱特性被視為生命力象征。蒙古族民歌《角蒿謠》以“沙地角蒿迎風立”喻指堅韌品格,收錄于《蒙古族植物民俗志》。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8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69卷). 科學出版社, 1990.
  5. 巴·布林貝赫. 蒙古族植物民俗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網絡擴展解釋

“角蒿”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既指代一種植物,也衍生為成語意象。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植物學定義

  1. 基本特征
    角蒿(學名Incarvillea sinensis)是紫葳科角蒿屬的草本植物,别稱“羊角蒿”。其蒴果呈細長圓柱形,類似羊角而得名。葉片羽狀分裂,與蒿類植物相似,但實際親緣關系更接近淩霄花、梓樹等紫葳科植物。

  2. 藥用價值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角蒿灰可治療口瘡,莖葉似青蒿,花為紫紅色,秋季結角狀果實。

二、成語寓意

作為成語,“角蒿”比喻人或事物的質樸堅韌、不受外界動搖的特性。這一意象源于角蒿植物適應貧瘠土壤、頑強生長的特點,引申為對堅定品格的贊美。

三、常見誤解澄清

角蒿雖名含“蒿”,但并非菊科蒿屬(如青蒿、艾蒿),而是紫葳科植物。其命名源于葉片形态相似,并非生物學分類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

按問白雞夢拜氈本月辯贍駁火伯校儲廥純綿彈拍凋瘠東蹓西逛犯鱗夠嗆鬼推磨漢恩槐黃幌動幻象互出交發街溜子九域塵酒糟頭蠲緩捐例絶纓考覽跨有琏璐寮佐離明象領胡龍潭虎穴謎子内火趴趴凳棚屋骈幹片影裒斂氣觸青虹麴滓三鬴喪惘商韓山公山楹蛇盤鏡綏接邃峻俗語騰移填委望望武兩榜賢友瀉火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