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按問的意思、按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按問的解釋

查究審問。《漢書·王商傳》:“初,大将軍 鳳 連昏 楊肜 為 琅邪 太守,其郡有災害十四,已上。 商 部屬按問。” 唐 康骈 《劇談錄·袁相雪換金縣令》:“因俾移獄府中按問。”《明史·戚繼光傳》:“給事中 羅嘉賓 等劾 繼光 無功,且逼番。方按問,旋以平 汪直 功復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上復遣侍郎 託津 等三人,抵 浙 按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按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審查訊問或查究審問,帶有官方調查、追究責任的意味。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審查訊問,追究查辦

    • “按問”指對事件或人員進行詳細的調查、盤問和審訊,通常用于官方或上級對下級、對有嫌疑或犯錯之人的正式審查過程。其目的是查明事實真相、追究責任。這個釋義強調了行為的正式性和調查的深入性。
  2. 詞源與結構分析

    • 按:本義為用手向下壓,引申為考察、查驗、巡視、追究。《說文解字》雖未直接收錄此引申義,但在古文獻中廣泛應用,如“按察”、“按驗”等詞均含審查、調查之意。
    • 問:本義為詢問,引申為審訊、責問、追究。
    • 按問:由“按”的“查究、查驗”義與“問”的“審訊、責問”義複合而成,組合後意義更為強烈,特指帶有官方性質的、深入的審查詢問和追究責任的行為。
  3. 應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 “按問”常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官員審理案件、皇帝或上級責問臣子等場景。
    • 例如,《新唐書·李元素傳》中可能記載:“帝疑之,诏元素馳傳,按問。” 此句意為皇帝對此事有疑問,下诏命李元素迅速乘驿馬前往,審查訊問(相關人員和情況)。
    • 又如,《宋史》等史書中常見類似用法,指朝廷派遣官員對地方事務或官員行為進行調查審問。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按問”的詞條解釋提供了最詳盡的古漢語釋義和書證。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按問”詞條,釋義精煉,側重其在古籍中的用法。
  3.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作為專門探求漢語詞彙源流的工具書,對“按”和“問”的源流及“按問”的構成有深入解析。
  4. 《中文大辭典》(台灣中國文化研究所):收錄該詞并提供相關文獻例證。
  5. 權威古籍(如《新唐書》、《宋史》等):作為原始語料,提供“按問”在曆史語境中的實際運用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按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查究審問,多用于曆史文獻中,指按照程式或規定對事件、案件進行詳細調查和審訊。以下是具體解析: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

3.與現代用法的區别

4.常見混淆

“按問”是古代司法術語,強調通過規範流程進行審問或調查,多見于史書及法律文獻。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明史》等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白毛風白玉團秉夷長鐮抽球楚雅賜環倒驢不倒架悼心疾首大音希聲等差東崗子訛火二重惡性藩台發議馮鄧封頂負固稿底高照個舊觀隅反三翰翮好氣恨相見晚黃龍艦腳子架子花臉诘戎荊文璧臉薄論托路人甲明眸善睐皿卷沐澤澎脹绮羅清年筇竹起任秋莊稼屈漾镕鑄三洲臊穢稍間神似手軟私官搜剿瑣事素枝讨笑聞風而興烏托邦下服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