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歊的意思、午歊的詳細解釋
午歊的解釋
中午的炎氣。 清 趙翼 《同安道中遇雨》詩:“方延朝爽輿搴帷,已炙午歊衣透綌。”
詞語分解
- 午的解釋 午 ǔ 地支的第七位,屬馬。 用于計時:午時(白天十一點到一點)。午間。午飯。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 古同“忤”、“迕”,逆,背。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歊的解釋 歊 ā (氣)升騰:“地底爍朱火,沙旁歊素煙。” 炎熱:歊暑。“炎威振皇服,歊景暴神州。” 筆畫數:; 部首: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午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wǔ xiāo()
- 含義:指“中午的炎氣”,即午時(上午11點至下午1點)的炎熱暑氣。例如清代趙翼詩句“已炙午歊衣透綌”,形容午間熱氣炙烤衣物的情景。
2.單字解析
- 午:地支第七位,也指午時(11:00-13:00)。其甲骨文字形最初為“相交的舂杵”,後借指時間()。
- 歊:讀xiāo,本義為“氣盛貌”,可形容熱氣蒸騰的狀态()。
3.使用場景與争議
- 常見用法: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述午間炎熱,如古詩文或書面語()。
- 注意:部分詞典(如)誤将“歊”解釋為“休息”,并引申為“午睡”,但根據權威文獻(如《說文解字》)及詩詞用例,“午歊”更偏向“炎熱之氣”的釋義()。
4.擴展說明
該詞因生僻且存在釋義分歧,日常使用較少。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指向“午間暑氣”,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同安道中遇雨》原詩及《說文解字》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午歊
午歊(wǔ huò)這個詞是指午餐後稍事休息的時間,也可以理解為午間休息。常見于中文書面語中,特别是用于描述工作場所、學校等午餐時間後的休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午歊的部首是“十”(shí),“十”字由兩個橫筆畫組成。整個詞語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午歊》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左宗棠的《夢憶古今各賢文編》中,用以描述官員在午餐後的午休時間。
繁體
繁體字“午歊”的寫法為“午歇”,也可以寫作“午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午歊的寫法可以有多種變體,如“午暇”、“午憩”等,但這些變體的意思都是指午間休息。
例句
1. 下午工作很勞累,可是有了午歊時間,感覺精力恢複了很多。
2. 學校裡學生們都在教室裡午歊,安靜地休息片刻。
組詞
午餐、午間、休息、工作
近義詞
午休、午間休息
反義詞
工作、忙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