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百。陌,通“ 百 ”。 宋 呂陶 《奏具置場買茶旋行出賣遠方不便事狀·貼黃》:“若蒙朝廷垂察,即乞下本路取索 熙寧 八年九月分 永康縣 銀價,比對茶場折銀貫陌,自見有無侵損園戶,免令将來高價折銀,虧損本州賣茶之家。”《文獻通考·市籴一》:“ 熙寧 理財,多折見錢,而諸郡猶有添起貫陌不等之弊,朝廷隨即行遣。” 明 王祎 《泉貨議》:“乃自頃歲,以 中統 交鈔重其貫陌,與 至元 寶鈔相等并行,京師復鑄 至正 新錢,使配異代舊錢,與二鈔兼用,其意殆将合古而達今,而不知適以起天下人心之疑。”
“貫陌”是古代貨币計量單位,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時期的貨币制度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文獻通考》等史料。
貫陌是一個漢字詞,讀音為guàn mò。該詞有兩個意思:
1. 貫通大街小巷的意思。形容消息傳遍的範圍廣闊。
2. 比喻經驗豐富,眼力敏銳。
該字由金字旁和北字旁組成。
金字旁:钅
北字旁:十、十、一
總計5畫。
貫陌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坤》中:“貫魚以亨祀(sì),利女貞(zhēn)。”後來形容信息傳播的廣泛也使用了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貫陌的寫法為「貫陌」。
在古代,貫陌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這個新聞傳得很快,轉眼間全城都在貫陌。
2. 他在工作中表現出貫陌的經驗和眼光。
貫通、貫注、通貫、貫穿
遍布、普及、傳遍、滲透、貫徹
孤立、局限、封閉、隔絕、斷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