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心銘骨的意思、镌心銘骨的詳細解釋
镌心銘骨的解釋
镌:雕刻。意同“刻骨銘心”。形容永記不忘。
詞語分解
- 镌心的解釋 猶銘心。 明 楊漣 《候吳安節老師書》:“接得手教遠頒,披讀如奉顔色。且藹然篤摯情誼,溢於楮穎。某亦何以當鐫心之感,有勒為終身之藏耳。” 清 傷時子 《蒼鷹擊》末一出:“仇須報,鐫心一幅傷心藳。”
- 銘骨的解釋 銘刻在骨。形容永記不忘。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君王早朝宴罷,切齒銘骨。” 唐 李白 《古風》之五:“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宋 蘇轍 《代龔谏議謝知青州帥表》:“恩深不報
專業解析
“镌心銘骨”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古代漢語,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的印象極其深刻,如同被雕刻在心髒和骨頭上一般,永志不忘。它常用于表達對教訓、情感或經曆的深切記憶,強調其不可磨滅的特性。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用法及相關背景。
一、成語的詳細解釋
“镌心銘骨”由“镌”“心”“銘”“骨”四字組成:
- “镌”(juān)意為雕刻或刻劃,引申為深刻銘記。
- “心”指心髒,象征情感和記憶的核心。
- “銘”(míng)指銘刻或镌刻,常用于比喻牢記。
- “骨”指骨頭,代表身體最堅硬的部分,象征永恒。
整體含義是某事被深深地刻入心靈和骨髓,比喻記憶或影響極為深刻,無法遺忘。例如,在句子“那次失敗的教訓讓我镌心銘骨”中,它強調教訓的深刻性。
二、用法與語境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常見于文學、曆史或教育文本中,表達對重大事件、情感創傷或道德教誨的銘記。其近義詞包括“刻骨銘心”“銘心刻骨”,反義詞為“過眼雲煙”。用法上,常作謂語或定語,如“镌心銘骨的經曆”。
三、來源與權威參考
“镌心銘骨”的釋義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中将“镌”解釋為“雕刻”,“銘”為“刻在器物或碑碣上”,并結合成語整體定義為“形容記憶深刻,永不忘卻”。來源: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镌心銘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uān xīn míng gǔ,意為深刻銘記于心,永不遺忘。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镌”指雕刻,“心”指内心,“銘骨”指在骨髓中刻下記憶。整體比喻對某件事或某種情感的感受極其深刻,如同刻在心髒和骨頭上一般難以磨滅。其含義與“刻骨銘心”完全一緻。
2.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陸采的戲曲《明珠記·獲蔭》,原文為:“這厚德镌心銘骨”,表達對他人恩德的深切感激。
- 語法: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經曆或情感,如“這段經曆讓他镌心銘骨”。
3.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刻骨銘心、銘肌镂骨、念念不忘。
- 關聯詞:“镌骨銘心”是同一成語的另一種寫法,意義完全相同。
4.使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對恩情、教訓、重大事件等的深刻記憶。例如:
- 曆史教訓需镌心銘骨,避免重蹈覆轍。
- 父母之恩,當镌心銘骨,終身報答。
5.注意事項
- 與“刻骨銘心”的區别:兩者意義完全一緻,可互換使用,但“镌心銘骨”更具文學色彩。
- 情感色彩:通常含褒義,強調積極或深刻的記憶。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般匠變文協韻碧浔瓟槊布絞不恌殘戕餐啄策命長樂花承招程子衣出舉興生膽意大相徑庭奠酬掉首地球橢球冬釀風靡一世悍激漢雞赫煌橫織見教蹇滞較議謹白決杖亢扞扣布老天棱伽山樂淘淘連雞臉嫩龍星木船目眩神搖衲帛内職鳥氣輕浪浮薄窮鲠趨趨忍形三災灑塗燒雲試雨市卒縮頸探水竿嵬目鴻耳位業浯溪石武昭相逢恨晩閑曠陷身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