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旗。 唐 皮日休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直拔倚天劍,又建橫海纛。”
“橫海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橫海纛”字面指“橫貫大海的旗幟”,通常象征國家的威嚴和權威,表示統治力量跨越海洋、影響力深遠。
詞語結構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皮日休的《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直拔倚天劍,又建橫海纛。”此處“橫海纛”與“倚天劍”并列,強調氣勢恢宏的軍事或政治象征()。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國家強盛、權威遠播,或借代宏偉的軍事部署()。
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作為古典文獻中的修辭詞彙。
橫海纛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橫、海和纛。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橫海纛是一個古代的軍事用語,指的是船上所懸挂的代表船舶身份的旗幟。在古代海戰中,各種船隻根據懸挂的旗幟能夠辨别敵我身份。
橫海纛的第一個字是橫,它的部首是木,總計有15個筆畫;第二個字是海,它的部首是水,總計有13個筆畫;第三個字是纛,它的部首也是纟(即絲),總計有20個筆畫。
橫海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航海技術比較落後,各個國家的船隻沒有明确的身份标識。為了避免誤傷和混淆敵友,船舶上将懸挂特定的旗幟,以示其身份。橫海纛就是其中一種旗幟,表示該船舶歸屬于某個勢力或國家。
橫海纛的繁體字為「橫海纛」。
橫海纛的古時候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可以查閱古代字典或書籍。
1. 在古代海戰中,船舶上的橫海纛起到了标識身份的重要作用。
2. 風吹拂着橫海纛,遠方傳來敵船的號角聲。
3. 出征前,将士們懷揣着驕傲的橫海纛,壯烈地投身于戰鬥中。
1. 纛下:指橫海纛從下往上懸挂的部分。
2. 纛旗:指橫海纛所繪制的旗幟。
3. 纛枝:指橫海纛上懸挂纛旗的木質部分。
4. 海纛:與橫海纛意思相同。
橫海纛的近義詞包括海纛、船旗等。
橫海纛的反義詞可以是無旗、敵船旗等,表示沒有懸挂旗幟或懸挂其他勢力旗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