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為國家效力盡忠。 漢 馬融 《忠經·報國》:“為人臣者官於君,先後光慶,皆君之德,不思報國,豈忠也哉!”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五:“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明 夏完淳 《六君詠·黃少保》:“亡 秦 雖不成,報國心已畢。” 徐遲 《牡丹》:“他( 李印光 )認為他看得很清楚,熱血沸騰的愛國之情雖不是沒有,殺敵報國卻不是時候。”
“報國”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為國家效力盡忠,強調将國家利益置于個人之上。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現代案例,可參考《忠經·報國》《宋史·嶽飛傳》等文獻,或查閱、3、7的完整内容。
《報國》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于表示向國家報效、為國家作出貢獻的意思。
《報國》詞語由“報”和“國”兩個部分組成。
“報”字的部首是“曰”,它是一個單獨的部首,沒有其他部首可以拆分。
“報”字的筆畫數為5畫:橫、豎、撇、捺、橫。
“國”字的部首是“囗”,表示圍繞着國家的意思。
“國”字的筆畫數為8畫:撇、捺、橫、豎、撇、橫、豎、橫。
《報國》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表示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奮鬥、貢獻力量。
在繁體字中,“報”字的寫法為「報」,而“國”字的寫法為「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報國》在古代的寫法為「報國」。
每個字的筆畫形狀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義保持不變,表示為了國家盡忠。
1. 他毅然決然地投身軍營,為了報國,為了保衛家園。
2. 她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真正做到了報國無私。
報效、報恩、報答
報效國家、報效人民、報國家恩
叛國、背叛國家、危害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