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鞭拊的意思、鞭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鞭拊的解释

亦作“鞕拊”。鞭杖。古代刑罚之一种。《隶释·汉太尉刘宽碑》:“故能去鞭拊,如获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鞭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探析:

一、字义分解

  1. 鞭:本指皮制的驱赶牲畜或施行刑罚的用具。《说文解字·革部》:“鞭,驱也。从革,便声。”引申为用鞭子抽打、驱使、督促。
  2. 拊:本义为轻拍、抚慰。《说文解字·手部》:“拊,揗也。从手,付声。”段玉裁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引申为拍击器具(如拊搏)、安抚、抚育。

二、组合释义 “鞭”与“拊”组合成“鞭拊”,其核心含义并非简单的“鞭打”,而是蕴含两种相对或相辅的管理手段:

三、古籍用例与引申 此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尤见于治国理政、统军驭民的语境:

  1. 治国理政:指统治者或官员管理百姓时,刑罚与教化并用,威权与怀柔并施。如《尚书·舜典》虽无“鞭拊”一词,但“鞭作官刑”与“拊循百姓”的思想可为其注脚。
  2. 统军驭下:指将领统帅军队时,既要有严明的军纪惩罚(鞭),也要有关怀士卒的恩德(拊)。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吴起“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体现其“拊”的一面;其严明军规则体现“鞭”的一面。
  3. 教育管理:引申为师长教育学生或上级管理下属时,严格要求与鼓励关怀相结合的方法。

四、文化意蕴 “鞭拊”一词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管理智慧中的中庸之道与辩证思维。它强调单一手段的局限性,主张刚柔相济、赏罚分明才能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后世常以“蒲鞭”(用蒲草做的鞭子,象征刑罚宽仁)等典故来体现“鞭”中的“拊”意,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鞭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刑罚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鞭拊”指用鞭子和棍杖进行惩罚,属于古代刑罚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严厉训斥或惩戒犯人。该词由“鞭”(鞭打)和“拊”(杖击)两个动作组成,强调交替使用两种工具施刑。

详细释义

  1. 构成与用途
    “鞭”指驱使牲畜的软绳状工具,后引申为刑具;“拊”本义为拍打,此处指用棍杖击打。两者结合后,特指古代官吏或执法者通过鞭打与杖击的方式实施惩罚。

  2. 历史背景
    在古代社会,鞭杖是常见的刑罚工具,用于惩治罪犯或违反纪律者。例如《隶释·汉太尉刘宽碑》记载:“故能去鞭拊,如获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姦”,表明通过“鞭拊”可震慑犯罪,无需严刑逼供。

  3. 其他写法
    该词在文献中亦作“鞕拊”,属于异体写法,含义相同。

现代延伸

如今“鞭拊”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严厉的训斥或惩戒行为,不再作为实际刑罚存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罚体系,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翔八公山背斗边窗边骑常平钱炒团宸宠愁肠翠绕珠围到公石大司务东使顿逗冯岑丰收计划狗口里吐不出象牙管纱孩儿茶含元殿横轶洪细花蜡江潭茧栗减灾吉丁疙疸继室绝世独立靠得住刻舷拉丁字母表兰艾难分蝼蛄卵砚蒙馆门庭赫奕擟拘弭辔沛竹片札屏捍箝口结舌情思人满为患山塍神完气足蛇伸示现四平思绎绥服谈禅天动枉记向午侠侍谢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