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意思、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解釋

《武王伐纣平話》卷下:“ 姜尚 因命守時,直鈎釣 渭水 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 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後以“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毛6*6*東 《别了,司徒雷登》:“ 美國 人在 北平 ,在 天津 ,在 上海 ,都灑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麼人願意彎腰拾起來。 太公 釣魚,願者上鈎。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内涵和背景如下:

基本釋義


典故出處

  1. 曆史背景
    姜太公(姜子牙)是周朝開國功臣,相傳他隱居渭水時,用直鈎無餌的方式釣魚,并說“負命者上鈎來!”此舉實為吸引賢君周文王姬昌的注意。姬昌三顧茅廬後,姜子牙輔佐其伐纣興周()。

  2. 文獻記載
    成語最早見于《武王伐纣平話》,晉代苻朗《苻子·方外》也記載了姜子牙“直鈎離水三尺”的釣魚方式()。


深層含義

  1. 主動選擇
    強調“自願”而非被動受騙,常用于形容雙方心照不宣的合作或交易()。
  2. 待機而發
    姜子牙通過非常規方式吸引賢君,體現以退為進、等待時機的智慧()。

用法示例


補充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史記·齊太公世家》或《封神演義》中的擴展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這個詞語是指通過某種手段或陷阱引誘别人上鈎,表示願意上當受騙、被利用或被玩弄。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輕信、易受騙或容易上當。

該詞語的拆分部首為钅鈎,筆畫為22畫。其中,“钅”為金屬類部首,表示與金屬、錢財等相關的字;而“鈎”則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鈎形物體、勾住等相關的字。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傳說。傳說中,太公望是一位智慧高超的古代智者和政治家。有一次,太公望在釣魚時使用特殊的魚餌,并使魚線中的魚鈎沒有放下,隻是懸空而不入水中。聰明的魚會看到這個局面,它們不上釣,而是遊走到深水區,不受魚鈎的誘惑。直到有些愚蠢的魚看到其他魚沒有上鈎,它們就覺得這個魚鈎是無害的,便上鈎成為了太公望的獵物。所以,這個典故形成了成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在繁體字中,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寫法為「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字形與今天稍微有些不同。例如,“釣”字的“川”部分寫作“電”;而“鉤”字中的“鈎”部分寫作“鉤”。這體現了漢字書寫的演變。

以下是使用《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太容易相信别人了,總是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2. 這個騙子利用了她的善良心态,讓她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3. 在商場上,你必須警惕,不要太容易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一些與《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相關的組詞包括:上當、受騙、易信、輕信等。

一些與《太公釣魚,願者上鈎》近義詞有:上勾、上套、上當受騙等。

一些與《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反義詞有:識破、洞穿、不上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