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埽的意思、河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埽的解釋

古代治河工程中所用的埽料。亦指用埽料修成的堤壩。 宋 蘇轍 《論雇河夫不便劄子》:“今 河 埽梢、樁之類,納時數目不足。”《宋史·職官志五》:“輪遣丞一人出外治河埽之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河埽”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專業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詞義 指古代治理河道(尤其是黃河)時使用的埽料,或由埽料修築的堤壩。埽料通常由樹枝、稭稈、泥土等材料捆紮而成,用于加固河岸或堵塞決口。

  2. 構詞解析

    • 河:特指黃河,古代文獻中常以“河”代稱黃河。
    • 埽:讀作sào,原指用植物纖維與土石混合制成的防洪材料,後引申為相關水利設施。
  3. 文獻例證 宋代蘇轍《論雇河夫不便劄子》提到河埽梢樁材料不足,說明其實際應用;《宋史·職官志》記載官員需輪流出外管理河埽事務,反映其工程管理機制。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現代水利工程中已逐漸被混凝土等材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埽

河埽(hé sào)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河”是拆分部首,“埽”是拆分筆畫。

“河”字是由“氵”(三點水)和“可”組成的,表示水流的概念,同時也是水流較大的河流的意思。

“埽”字是由“土”和“散”組成的,表示用手進行散放或撒播的動作。

《河埽》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原本是指在農田中将水流沿着田埂倒灌的一種農耕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保持水分在田地中均勻分布,有利于莊稼的生長。隨着社會的發展,這個詞的含義逐漸擴展,也可以用來比喻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繁體字中,“河埽”的寫法是「河埽」。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許多變體,而關于“河埽”,最早出現的寫法是「河隹」,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河埽”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了巧妙的河埽方式解決了這個難題。

2. 農民通過河埽的方法,成功地解決了灌溉的問題。

一些與“河埽”相關的詞彙:

組詞:河道、河岸、河水、埽土、埽地、埽水

近義詞:灌溉、倒灌

反義詞:排水、引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