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屐齒之折的意思、屐齒之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屐齒之折的解釋

《晉書·謝安傳》:“ 玄 等既破 堅 ,有驛書至, 安 方對客圍棊,看書既竟,便攝放牀上,了無喜色,棊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内,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後常以“屐齒之折”形容内心喜悅之甚。 明 宋濂 《贈别胡守中序》:“有客來叩門……予驚喜出迎,不覺屐齒之折。” 明 張居正 《答蜀撫曾确庵》:“十月十四日,聞 九絲 捷音,不覺屐齒之折。” 明 李贽 《卓吾論略》:“是夕也,吾與室人秉燭相對,真如夢寐矣。乃知婦人勢逼情真,吾故矯情鎮之,到此方覺屐齒之折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屐齒之折”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形容人因内心極度喜悅而難以自持的狀态,常與“矯情鎮物”(強裝鎮定)形成對比。


出處與典故

出自《晉書·謝安傳》:
東晉名臣謝安在淝水之戰中指揮軍隊大敗前秦苻堅,捷報傳來時,他正與客人下棋。謝安表面平靜,繼續對弈,但送客後回房時,因過度興奮,過門檻時竟将木屐的齒折斷而不自知。


字面與引申義


用法與示例


近義與關聯詞


權威參考

可通過《晉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查閱典故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屐齒之折

屐齒之折(jī chǐ zhī zhé)是指古代鞋履斷裂的現象。這個詞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屐”、“齒”、“之”和“折”。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屐(jī):由屍部和甲字旁組成,共7畫。

2. 齒(chǐ):由齒部和耳字旁組成,共8畫。

3. 之(zhī):由之字旁組成,共3畫。

4. 折(zhé):由扌部和卩字旁組成,共7畫。

來源:

《屐齒之折》一詞最早出現在《唐宋宴會十詠·詠史閑題八首之一》中,該詩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寫的。他以詩中對古代宴會場景的描繪,引起讀者對時光流轉的思考,隱喻了事物的消逝和人生的短暫。

繁體:屐齒之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屐齒之折

例句:

1. 緣木而屐,齒之迅也。

這句話意為因為沒有鞋履,所以用木塊來代替,代表行動迅速。

2. 人生如屐齒之折,短暫而無常。

這句話表達了人生短暫易逝的意思。

組詞:

屐齒、之折、屐迹、齒先、之地

近義詞:

鞋斷、履壞、磨損

反義詞:

鞋完、履好、完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