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畮的意思、疆畮的详细解释
疆畮的解释
境界和田亩。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古者黄鐘、律歷、疆畮、冕服、圭璧、尊彝之属,皆取裁於尺,而 周 尺为準。”
词语分解
- 疆的解释 疆 ā 地域,领域,边界:疆土。疆宇(国土)。疆界。疆场(战场)。疆陲(边境)。边疆。海疆。 极限:万寿无疆。 划分界限:“楚子疆之”。 疆 á 古同“彊(强)”,强大。 笔画数:; 部首:田;
- 畮的解释 畮 ǔ 古同“亩”:“不易之地,家百畮。”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疆畮(jiāng m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疆”和“畮”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与土地划分、农业耕种密切相关。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
疆(jiāng)
- 本义:指田地的边界或界限。《说文解字》释为“界也”,如“疆土”“疆界”。
- 引申义:泛指地域、领土(如“边疆”),或极限(如“万寿无疆”)。
-
畮(mǔ)
- 本义:同“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礼记·王制》载:“制农田百亩。”周制以百步为亩(一步约合1.5米),后泛指农田。
- 字形演变:古作“畮”,后简化为“亩”,《康熙字典》归入“田部”。
二、复合词“疆畮”的含义
疆畮指经过划分的农田区域,强调土地的边界与耕种单元的结合,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 土地划分:指通过田界(疆)明确分隔的耕地单元(畮),体现古代井田制或土地管理中的规划概念。
- 农业活动:代指农耕事务,如《汉书·食货志》中“理疆畮”即指整治田亩、从事耕作。
三、文献例证与权威参考
- 《说文解字》(许慎著):
- “疆”释为“界”,强调地理分隔功能 。
- “畮”作“六尺为步,步百为亩”,说明其计量标准 。
- 《康熙字典》:
收录“畮”为“亩”的古体,注解引《周礼·地官》田制体系 。
- 《汉语大字典》(现代辞书):
明确“疆畮”为“田界与田亩”的合称,属农耕术语 。
四、同义词与关联概念
- 同义词:疆亩、田畛(zhěn)、阡陌。
- 文化关联:与古代“井田制”相关,体现土地公有制下的耕作单元划分(《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结论
“疆畮”是描述古代农田边界与耕种单元的核心词汇,兼具地理划分与农业生产的双重意义,其用法多见于先秦至汉代的典籍,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土地管理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疆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拼音:jiāng mǔ
- 结构:均为左右结构。
- 含义:指境界和田亩,即土地的边界与农田范围。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文献引用
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中提到:“古者黄钟、律历、疆畮、冕服、圭璧、尊彝之属,皆取裁於尺,而周尺为准。”
此处“疆畮”与度量标准相关,强调古代对土地划分的规范性。
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疆畎(jiāng quǎn)”区分:
- 疆畎:指田地、垄亩沟渠,强调农田的耕作结构(如《尚书·梓材》中“为厥疆畎”)。
- 疆畮:侧重土地边界与田亩范围,未涉及沟渠细节。
“疆畮”是古代对土地边界与农田的统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相近词汇(如疆畎、疆界),可参考《尚书》《扬州画舫录》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巴笺兵闻拙速彩云易散漕卒赤查大合唱凋渝动销断经独根女椟栌遁隐恩怨分明发生认识论飞火凤鸣鹤唳锋矢该班儿高第归伏归心似箭合表伽楠翦柳浇醨积集金粉南朝惊动惊俗进缴隽气敛抑烈货龙幡陋面贼卖国求利买快濛汗秘吝迁流情词穷朔凄悒犬马齿人亲上税稍属设极兽火水容佃作贴隔壁偷窳頽坏亡考喔五霸无何有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