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施以白彩;不加雕飾。《周禮·考工記·畫繢》:“凡畫繢之事,後素功。” 鄭玄 注:“素,白采也,後布之以其易漬污也。”《周禮·考工記·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緻稍餼。”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素功,無瑑飾也。” 孫诒讓 正義:“ 鄭司農 雲‘素功,無瑑飾也’者,《禮器》雲‘大圭不瑑’、‘此以素為貴也’,是素即不瑑之謂。素功與畫繢之事同,彼布帛則為白采,此玉則為無瑑飾。”
(2).引申為不彩繪、不雕镂、不用華飾之謂。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有所欿于 徐 庾 ,而深悼北人之效法者,失其軼麗,而祗黨莽,不就報章,欲因素功以為絢乎。”
(3).素王之功德。《漢書·梅福傳》:“今陛下誠能據 仲尼 之素功,以封其子孫,則國家必獲其福。” 顔師古 注:“素功,素王之功也。”參見“ 素王 ”。
“素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施以白彩,不加雕飾
指在器物或繪畫中僅用白色顔料或保持自然原色,不做額外裝飾。這一用法源自《周禮·考工記》的記載,例如玉器“璋邸射素功”即指玉璋未經雕琢的素面狀态,強調樸素之美(、)。
引申為不彩繪、不雕镂
廣義上指一切摒棄華麗修飾的質樸風格,如繪畫中先施彩色、最後以白色收尾的工藝(“後素功”),也用于形容器物或建築的簡約設計(、)。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學術讨論,可參考《周禮》相關注釋或查字典()。
素功是指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方面具備的基本功底和才能。它有助于一個人在相關領域中獲得成功和卓越的表現。
素功的拆分部首是素和力,其中素作為獨體字是由豎、橫、撇和點組成,力作為獨體字則由丿和乛組成。
素功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它是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産生的,并被用來衡量一個人在考試中的基本功底和能力。在繁體字中,素功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素功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代漢字寫法是「素功」,其中「素」的寫法比現在的字形更為簡化,而「功」的寫法則與現在一樣。
他通過長期的努力和學習,終于掌握了音樂理論和演奏技巧,展現出了卓越的素功。
組詞:素質、功底、才能。
近義詞:基本功、根底、根基。
反義詞:業務不精、功底淺薄、無能為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