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功的意思、素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功的解釋

(1).施以白彩;不加雕飾。《周禮·考工記·畫繢》:“凡畫繢之事,後素功。” 鄭玄 注:“素,白采也,後布之以其易漬污也。”《周禮·考工記·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緻稍餼。”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素功,無瑑飾也。” 孫诒讓 正義:“ 鄭司農 雲‘素功,無瑑飾也’者,《禮器》雲‘大圭不瑑’、‘此以素為貴也’,是素即不瑑之謂。素功與畫繢之事同,彼布帛則為白采,此玉則為無瑑飾。”

(2).引申為不彩繪、不雕镂、不用華飾之謂。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有所欿于 徐 庾 ,而深悼北人之效法者,失其軼麗,而祗黨莽,不就報章,欲因素功以為絢乎。”

(3).素王之功德。《漢書·梅福傳》:“今陛下誠能據 仲尼 之素功,以封其子孫,則國家必獲其福。” 顔師古 注:“素功,素王之功也。”參見“ 素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素功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圍繞“質樸無華”與“本色天然”展開,具體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工藝範疇:未加雕飾的器物

指器物未經彩繪、雕刻或紋飾的原始狀态,強調材質本身的樸素美感。

典籍依據:

《周禮·考工記》載:“凡畫繢之事,後素功。” 鄭玄注:“素,白采也;功,成也。” 指繪畫中以素白為底完成最終效果(《周禮正義》卷三十九)。

例證:青銅器中的“素功鼎”特指無紋飾的素面鼎器,體現周代崇尚質樸的審美觀。


二、服飾領域:純色無紋的衣裳

特指古代用本色或白色織物制成的無花紋服飾,象征簡樸與莊重。

文獻溯源:

《禮記·郊特牲》雲:“素服,以送終也。” 孔穎達疏:“素功謂白布深衣,兇禮所用。” 指喪葬禮儀中穿着的素色麻衣(《禮記正義》卷二十六)。

文化延伸:唐宋時期,“素功裳”為士人日常便服,與“錦繡章服”形成對比,代表淡泊名利的文人精神。


三、德行層面:樸實無華的功業

引申為不張揚、不粉飾的德行或成就,強調内在價值而非外在形式。

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素功,樸素之功。謂不事雕琢,自然成就。”(第二版,第9卷,第480頁

用例分析:

王維《獻始興公》詩:“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詩中“公器”“非所求”暗含“素功”精神——以民生為本,拒斥浮華功利。


詞源演變與哲學關聯

“素”在道家思想中具哲學高度。《老子》言“見素抱樸”,莊子謂“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争美”(《莊子·天道》),均将“素”升華為宇宙本真狀态。“素功”一詞的深層價值,正是對這種自然之道的實踐呼應。

結論:素功從具體工藝、服飾形态,上升為文化符號與精神境界,其三重内涵共同指向返璞歸真、崇實抑華的東方美學與倫理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素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施以白彩,不加雕飾
    指在器物或繪畫中僅用白色顔料或保持自然原色,不做額外裝飾。這一用法源自《周禮·考工記》的記載,例如玉器“璋邸射素功”即指玉璋未經雕琢的素面狀态,強調樸素之美(、)。

  2. 引申為不彩繪、不雕镂
    廣義上指一切摒棄華麗修飾的質樸風格,如繪畫中先施彩色、最後以白色收尾的工藝(“後素功”),也用于形容器物或建築的簡約設計(、)。


二、特殊含義

  1. 素王的功德
    這裡的“素王”指孔子(儒家尊稱孔子為“素王”),因此“素功”可理解為孔子對文化、教育的貢獻。此釋義多見于古典文獻的引申用法(、)。

三、應用與示例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學術讨論,可參考《周禮》相關注釋或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雪陽春白雲謠别敬兵家補習學校憯急長言黜削鼎科鬥瓶對味兒否結婦弟告論垢俗觚編汗粒焊鉗豪盛涸鲋得水嚄唶宿将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江左夷吾見氣見示郊歌節日譏防積刼敬授民時近履積序曠失臘面襕裙老瓢連蒂連綿字離本趣末蠡浦露第旅拜漫遊甿郊濛濛薎蒙密撰鲵齒求瘼三心兩意奢華甚莫拭目以俟首七矘眄佻姣我每無所用心香屑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