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敬忌的意思、敬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敬忌的解釋

謹慎而有所畏懼。《書·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 文王 之敬忌。” 蔡沉 集傳:“敬則有所不忽,忌則有所不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敬忌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可從構詞和典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指态度上的恭敬、謹慎。《說文解字》釋為“肅也”,強調言行莊重,如《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

  2. 含戒懼、敬畏之意。《爾雅·釋诂》注“忌,畏也”,側重内心對後果的警惕,如《尚書·呂刑》“敬忌罔有擇言在身”。

二字複合後,敬忌凝練為“外肅于行,内慎于心” 的完整狀态,強調由表及裡的恭謹與自省。


二、典籍中的核心用法

  1. 敬畏天命與法則

    《尚書·康诰》:“敬忌天威”,指周人面對天道威嚴時,既保持虔敬儀式,又心懷戒惕。此語境中,“敬”指向祭祀禮儀,“忌”強調對天罰的警醒。

  2. 為政者的自我約束

    《荀子·臣道》言“敬忌而罔怨”,要求執政者以謹慎态度(敬)規避過失(忌),減少民怨。此處凸顯道德自律的雙重性。

  3. 個人修養的至高境界

    漢代鄭玄注《禮記》雲:“敬忌,謂不敢放縱也”,将外在行為規範(敬)與内在欲望克制(忌)融合為君子修身的準則。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2012年出版,第7冊第531頁。該辭書系統收錄“敬忌”詞條,引證《尚書》《荀子》等經典文獻。

    《漢語大詞典》簡介(商務印書館官網)

  2.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版,第802頁。從文言語法角度解析“敬忌”的并列複合詞結構。

    中華書局辭書介紹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對“敬”“忌”的形義源流有權威考釋,為理解複合詞提供字源依據。


四、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敬忌”的古典意涵可映射至:

如需進一步考據,建議查閱《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第1826頁的曆代注疏集成,或訪問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檢索原典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敬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謹慎而有所畏懼,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詞義分解

    • “敬”:指尊敬、謹慎的态度,強調對事物或規則的重視與不疏忽。
    • “忌”:指畏懼、顧忌,包含不敢逾越的約束感。
      二者結合,體現了一種既心懷敬意又保持警醒的狀态。
  2. 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此句是周公告誡康叔為政需效仿周文王,既要遵循法典(敬),又需有所戒懼(忌)。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描述對道德、法則或權威的遵從态度,如《書》中強調的治國之道。蔡沉在集傳中注解:“敬則有所不忽,忌則有所不敢”,進一步說明其包含“不輕慢”與“不妄為”的雙重含義。

  4. 現代意義
    可延伸至對自然規律、社會規範的敬畏之心,強調在尊重中保有理性約束的處世态度。


總結來看,“敬忌”融合了積極遵從與消極避害的辯證思維,是中華文化中關于自律與敬畏的典型表達。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尚書》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酦八吟北山志變天賓相蟲牢愁山悶海黜屍翠茂村學究蜑子蹈其覆轍鲕石訪索帆樯麸皮複業敷蘛孤稺花捐黃頰忽忽悠悠彗日火酒洊歲交裆集刊驚怛緊密禁坐戟手蕨萁鈞慈狼須礧磈淩迸邏事謾說瞞天謊訬訬眯語内閑泥婆羅般逸配重骿胝漆畫權衡輕重軟懦山驢王神秀詩家松柏後雕松江綏旍透光頭人韋帶無褐歙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