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薦引。《舊唐書·嚴武傳》:“﹝ 嚴武 ﹞初為 劍南 節度使,舊相 房琯 出為管内刺史, 琯 於 武 有薦導之恩, 武 驕倨,見 琯 略無朝禮,甚為時議所貶。” 宋 蘇轍 《三論舉台官劄子》:“若非大臣進拟或密有薦導,陛下何緣知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 溥 寬厚,喜薦導後進。”
“薦導”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推薦”與“引導”的雙重動作。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薦”指推舉人才或事物,“導”意為指引方向、啟發思維,二者結合後構成“通過推薦行為實現引導目的”的聯動關系。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人才選拔場景,如《後漢書》中“薦導賢能”即指官員向朝廷舉薦并培養賢才的職責。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薦導”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兩個語素間存在遞進關系:先有“薦”的舉薦行為,後有“導”的持續指引。現代使用中該詞多出現于學術著作或曆史研究領域,例如《中國古代官制研究》曾用“薦導機制”解析漢代察舉制度中舉薦與教育并行的特點。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未被單獨收錄,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專業文獻。其标準讀音為jiàn dǎo,在語句中通常作謂語使用,如:“學者薦導後學,傳承學術薪火”。
“薦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古典色彩,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薦導(jiàn dǎo) 意為“薦引”,即推薦并引導他人,常見于描述對他人的提攜或舉薦行為。例如《舊唐書》中提到房琯對嚴武有“薦導之恩”,即房琯曾推薦并幫助嚴武。
詞源與用法
示例與語境
注意點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例句,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及詩詞古文網的出處。
謗嘲飙烨不欺暗室裁軍潮海成蟲塵客嗤笑翠雲裘膽戰心搖膽汁點鼠敦閱多音字風言影語風語不透負職幹溷圪吵扞格黑旋風恒星光譜型花崗岩地貌花意虎諕怙彊雞濛勁直擊披蝍蛆咎累梁山煉炁流蠹麗閑鸾鳴昧冒磨滅平原疲勩皮廌青楓浦妻息柔荏式凴雙管齊下栓塞私求嵩牛宿陳透頂頹缺托便托根無叫喚纖離仙貌鹹泉析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