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鸾鈴鳴響。 唐 韓琮 《詠馬》:“早晚飛黃引同皂,碧雲天上作鸞鳴。”
(2).鸾鳳和鳴。比喻夫妻和美。《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小女與令郎,久諧鳳蔔,準拟鸞鳴。”
(3).彈琴的一種指法。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彈琴輪指曰蟹行,側轉指曰鸞鳴,若全用甲則聲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則聲重濁而不勻。”
"鸾鳴"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鸾鈴鳴響
指古代車駕上的鸾鈴發出的清脆聲響,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祥瑞或華貴氛圍。例如唐代韓琮《詠馬》詩句"早晚飛黃引同皂,碧雲天上作鸾鳴"(),通過鸾鳴暗喻良馬飛馳時的靈動飄逸。
夫妻和美的象征
取"鸾鳳和鳴"的典故,比喻婚姻和諧美滿。明代話本《醒世恒言》中"小女與令郎,久諧鳳蔔,準拟鸾鳴"(),即用此意表達締結良緣的期許。
古琴演奏技法
特指彈琴時手指側轉的指法,明代陳繼儒在《珍珠船》中記載:"側轉指曰鸾鳴"(),形容該技法能奏出清越如鸾鳥鳴叫的音色。
補充說明:曹植《孟冬篇》中的"鸾鳴幽軋"、範成大《步虛詞》中的"相和八鸾鳴"等詩句(),均以鸾鳴營造不同意境,可見該詞在古代文學中的廣泛應用。
《鸾鳴》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意為鳳凰和鸾鳥一起鳴叫。它還代表着美好的聲音和愉悅的音樂。
《鸾鳴》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鳥部,右邊是關部。根據筆畫計算,它的總筆畫數為14。
《鸾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鳳凰和鸾鳥。在傳說中,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鳥,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而鸾鳥則是鳳凰的配偶,也被視為祥瑞之兆。這兩種鳥一起鳴叫的聲音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吉祥的兆頭。
繁體字形為「鸞」,左邊部首為「鳥」,右邊部首為「䂝」,總筆畫數為16。
在古代,「鸾鳴」的寫法有時會将鳥部寫成「鳥」,将關部寫成「廣」,也就是「鳥廣」,這種寫法和現代的形式稍有不同。
1. 鸾鳴鳳舞,瑞氣千條。
2. 窗外傳來鸾鳴鳳語,仿佛置身于仙境。
組詞可以是:鸾翔鳳舞、鸾鳳和鳴、鸾停鶴互、鸾鳳城樓等。
近義詞可以是:鳴鳳、鸾飛鳳翥、鸾飛鳳舞。
由于「鸾鳴」寓意吉祥美好,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