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簡策的意思、簡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簡策的解釋

[book] 古代連接成冊的竹簡。泛指書籍

詳細解釋

亦作“簡筴”。即簡冊。由竹簡編連而成。後指史籍、典籍。《管子·宙合》:“是故聖人著之簡筴,傳以告後進。” 漢 王充 《論衡·定賢》:“口談之實語,筆墨之餘跡,陳在簡筴之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古史世本,編以簡策,領其名數,故曰録也。” 宋 司馬光 《進交趾獻奇獸賦表》:“臣等謂宜命協律播之聲歌,詔太史編之簡策。”《金史·選舉志一》:“前代立賢無方,如版築之士,鼓刀之叟,垂光簡策者不可勝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簡策”是中國古代書籍的早期形式,特指用竹木簡編連而成的冊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簡策由竹片(簡)或木片(牍)制成,單獨一片稱“簡”,多片編連成冊後稱“策”(同“冊”)。它是造紙術普及前的主要書寫載體,盛行于春秋至東漢時期。

  2. 結構與制作

    • 材料處理:竹木需經削制、刮平等工序,使其表面平整便于書寫。
    • 編連方式:用麻繩或皮條将簡串聯,稱為“編”,形成可卷收的冊籍。
  3. 曆史背景與用途

    • 作為先秦至漢代的主要文獻載體,簡策用于記錄典籍、政令、史書等,如《管子·宙合》提到“著之簡筴”,《文心雕龍》亦載“編以簡策”。
    • 考古發現的實物多屬戰國至漢代,例如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長沙馬王堆漢簡等。
  4. 文化影響

    • 現代“冊”字的起源即來自簡策的編連形式。
    • 東漢造紙術後,簡策逐漸被取代,但其形制影響了後世書籍的卷軸裝幀。

簡策不僅是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形态,也是研究古代文字、曆史的重要實物依據,體現了早期文獻載體的智慧與工藝。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簡策》的意思

《簡策》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來形容或指代一種簡潔、明智的解決方案或策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簡策》這個詞可以分解成兩個漢字:「簡」和「策」。

「簡」是一個獨體字,由「竹」部和「間」聲部構成,共計7畫。

「策」也是一個獨體字,由「竹」部和「策」聲部構成,共計12畫。

來源

《簡策》這個詞的來源至今尚無确切的記載,但常被用于形容一種簡化、迅速且高效的方案或策略。

繁體

《簡策》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簡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簡」的寫法和現代相似,隻是筆劃順序略有不同。

「策」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相似,但是豎折部分為橫扁的「廣」字形(代表寬廣),在下部則寫成「曰」(代表言語),形狀更為繁複。

例句

1. 他用簡策解決了複雜的問題。

2. 這個計劃看似簡單,但是背後包含了許多深思熟慮的簡策。

3. 及時采取簡策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組詞

1. 簡單:指事物不複雜、容易理解或操作。

2. 策略:指在特定目标下,對達成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的規劃。

3. 簡明:形容語言或文字表達簡明扼要。

4. 知策:指理解和掌握策略。

近義詞

1. 簡化:指将複雜的事物或過程變得簡單。

2. 簡便:指方便、省事。

3. 簡易:指簡單易行。

反義詞

複雜:指事物含有許多因素或組成部分,難以理解或解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