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膽的意思、同心共膽的詳細解釋
同心共膽的解釋
亦作“ 同心合膽 ”。心志一緻。《後漢書·鄭太傳》:“不肯同心共膽,與齊進退。”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四折:“哥哥,喒和你是同心共膽的好朋友,饒過我者。”《三國演義》第八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當招安本部人馬,同心合膽,方可歸順。”《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趙家莊》:“須将好言勸諫丈夫,同心合膽,共做人家。”
詞語分解
- 同心的解釋 ∶思想或認識一緻同心同德 ∶共一中心或核心同心圓同心度 ∶共同的心願;心思相同神佛原有同心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詳細解釋.齊心。《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唐
- 膽的解釋 膽 (膽) ǎ 人或某些動物體内器官之一,在肝髒右葉的下部:膽囊。苦膽。膽固醇。肝膽相照(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 不怕兇暴和危險的精神、勇氣:膽量。膽氣。壯膽。膽魄。膽大妄為(唅 )。 裝在器物内
網絡擴展解釋
“同心共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tóng xīn gòng dǎn,其核心含義為心志一緻、共同進退,常形容群體團結協作、目标統一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理解:
“同心”指心意相同,“共膽”意為共同承擔膽識或風險,合指在思想和行動上高度一緻。
- 引申義:
強調團體成員之間不僅目标一緻,且具備共同面對困難的勇氣,體現深層次的信任與協作。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
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鄭太傳》:“不肯同心共膽,與齊進退。”。
- 變體形式:
後世亦作“同心合膽”,如《三國演義》第八八回:“同心合膽,方可歸順。”。
三、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定語,常見于書面語,適用于描述團隊、盟友等關系。
- 使用場景:
如曆史典故中的君臣、戰友,或現代企業管理中強調的團隊精神。
四、近義詞與示例
- 近義詞:
同心協力、戮力同心、同心合膽。
- 經典例句:
- 元雜劇《馬陵道》:“你道是同心共膽,還待要騙口張舌。”
- 《警世通言》:“須勸谏丈夫,同心合膽,共做人家。”
五、權威性補充
- 該成語的反義詞在文獻中未明确記載,側面反映其強調“團結”的獨特性。
- 現代應用中,多用于強調集體凝聚力的重要性,如企業文化建設或曆史題材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三國演義》等原著,或查閱國學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心共膽
《同心共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大家心靈相連,同心協力。拆分部首是“言”和“月”,筆畫數為10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告子上》:“夫同心而舍其同衾者,未之有也。同衾而卧,雖不卧同榻,可乎?”意思是說夫妻之間要同心之時,就像睡在一張床上一樣親密無間。
在繁體字中,“同心共膽”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都是“同心共膽”。而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中寫作“同心共殿”。
下面是一些使用《同心共膽》的例句:
1. 我們團隊的成員同心共膽,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 隻有同心共膽,我們才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
與“同心共膽”相關的組詞有:同心協力、同心一意、膽大心細。
與“同心共膽”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心心相印、一言一行、同氣相求。
與“同心共膽”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心不兩用、各自為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