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進客人。《禮記·曲禮上》:“客至於寝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鄭玄 注:“肅,進也。進客,謂道之。”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六:“忽一日,公廳肅客,有急足聲喏雲:某知州府有書信,今且往某州下書,回途卻請回書。” 趙光榮 《裡湖紀遊》詩之四:“迤邐入寺門,肅客僧傴僂。” 許傑 《吉順》:“黃犬如同代他主人肅客一般,發狂似的迎了出來。”
“肅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禮儀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恭敬地迎接客人”。《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以莊重态度接待賓客”,強調主人在待客時展現的敬重與禮節。
從詞源分析,“肅”本義為“恭敬、莊重”,《說文解字》載“肅,持事振敬也”;“客”則指賓客。二字組合後,既包含态度層面的鄭重,又明确指向待客場景。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其應用,如《禮記·曲禮》所述“主人肅客而入”,生動展現了古代賓主相見的儀軌。
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如:
近義詞包含“迎迓”“延賓”等,但“肅客”更側重儀态莊重性。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文化場景,如傳統禮儀展示、曆史題材創作等。
“肅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解釋
指招待客人時需保持莊重、恭敬的态度,體現禮儀規範。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提醒人們以禮待客,不可隨意敷衍。例如在正式場合或家庭待客時,需言行得體、态度端正。
文化起源
源于古代禮儀文化,雖無明确典故,但與儒家“尊客敬賓”的傳統密切相關。
古籍定義
指“迎進客人”的具體動作,出自《禮記·曲禮上》:“主人肅客而入。”鄭玄注:“肅,進也”,即引導客人進入。
文學應用
如宋代陳鹄《耆舊續聞》中“公廳肅客”,指正式場合迎接賓客;現代許傑《吉順》中“黃犬……肅客一般”,借動物行為拟人化描述迎客場景。
如需更多例證或古籍原文,可參考《禮記》或相關文學注釋。
暗差白瓷卑位輩學表帥比谏兵貴神速鬓蓬部吏部卒鬯浃誠潔貂丁杜陵叟剟取鍍錫鐵飛沖諷勉風行水上宏奬冱寒毀形誨責家戶艱苦創業嘉馔脊觳疾進緊促經途九峰涼拌覺良娣連鐖呂渭木鈎子木介拈掇捏定瓶錫牽位逑好阙簿羣英曲意承迎仁聞視力十緵布受汙私鑄錢肅此踢空梯峤推搪推迻土苴誤會先慈相憐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