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貧瘠困苦。 清 龍啟瑞 《複唐6*子實書》:“瘠苦慳嗇之區,所得幾何,竭其力僅足以製器械耳。” 王闿運 《陳景雍傳》:“縣瘠苦僻陋,又殘破,流離滿途。”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三部分一:“小部分的食料則是連許多瘠苦地方的人尚不容易到口的玉麥粉或碎白米稀飯。”
(2).謂硗薄,貧瘠。 王闿運 《儲玫躬傳》:“ 靖州 山田瘠苦,米貴無食,民遂為盜。”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瘠苦漢語 快速查詢。
“瘠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kǔ,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生活極度貧困 或自然環境貧瘠,包含物質匮乏與精神困頓的雙重困境。
貧瘠困苦(形容生活狀态)
多用于描述因資源匮乏導緻的艱難生存環境。例如清代龍啟瑞在書信中提到“瘠苦悭啬之區”,指某地因貧瘠而難以維持基本生計。
土地硗薄(形容自然條件)
指土地不肥沃,難以耕作。如王闿運記載的“靖州山田瘠苦”,說明當地因土地貧瘠導緻糧食短缺,民衆生活困頓。
近義詞包括“貧苦”“困瘠”,反義詞如“富饒”“豐沃”。多與“窮困”“荒蕪”等詞搭配使用。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古籍原文等權威來源。
《瘠苦》是一個中文詞語,它表示人或動物體态消瘦、營養不良、生活困苦的狀況。
《瘠苦》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疒和苦。其中,疒是疾病的意思,苦則表示疼痛或困苦。
根據《康熙字典》,《瘠苦》的總筆畫數為14。具體來說,疒部有5畫,苦部有9畫。
《瘠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繁體寫法為「瘠苦」。
在古時候,漢字《瘠苦》實際有一些變體寫法。其中之一是「瘠麤」,其中「麤」是指粗糙、破裂之意。
1. 這個地區的居民因為長期缺乏食物而變得瘠苦。
2. 那匹馬因為饑餓和勞累而變得瘠苦。
3. 捐助者希望幫助那些生活瘠苦的人們渡過難關。
1. 瘠土:指土地貧瘠,難以生長作物的土壤。
2. 瘠牛:指生病或營養不良的牛隻。
3. 瘦瘠:形容人或物體非常瘦弱、消瘦。
1. 憔悴:饑餓或疾病等因素導緻面容消瘦。
2. 病弱:生病導緻身體虛弱。
3. 營養不良:指由于攝入營養不足導緻營養供應不均衡或不足。
1. 肥胖:指人或動物體态豐滿、過度肥胖。
2. 健壯:形容人或物體體格強健、強壯。
3. 富足:指生活條件豐裕,物質供應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