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倚伏的意思、祸福倚伏的详细解释
祸福倚伏的解释
谓祸与福常相因而至。语出《老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司马贞 索隐:“案,倚者,立也;伏,下身也。以言祸福递来,犹如伏立也。” 张守节 正义:“倚,依也。言祸福相因,吉凶不定。”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
词语分解
- 祸福的解释 .灾殃与幸福。《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 * 乎盈虚之会。”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 倚伏的解释 依存隐伏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详细解释语本《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谓祸福相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汉 班固 《幽通赋》:“叛迴冗其
专业解析
“祸福倚伏”是一个蕴含深刻辩证思想的成语,形象地揭示了祸患与福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与出处
“祸福倚伏”意指灾祸与福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祸中可能潜藏着福的契机,福中也可能隐含着祸的根源。该成语直接源自道家经典《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魏晋玄学家王弼对此注解道:“祸福同门,倚伏万端,不可寻也。”,强调了祸福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
字词解析
- 祸:指灾祸、不幸、损害。《汉语大词典》释为“灾害;灾难”。
- 福:指福气、幸运、好处。《汉语大词典》释为“幸福;福气(与‘祸’相对)”。
- 倚:意为依靠、依赖、依存。《古代汉语词典》释为“依靠;依凭”。
- 伏:意为隐藏、潜伏、埋伏。《古代汉语词典》释为“藏匿;埋伏”。
因此,“倚伏”二字生动描绘了祸与福相互依存(倚)、相互潜藏(伏)的状态。
-
哲学内涵
此成语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中深刻的辩证思维:
- 对立统一:祸与福是相互对立的概念,但在特定条件下(“倚伏”)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福发展到顶点可能埋下祸根,祸发展到极致可能孕育转机。
- 转化无常:祸福的转化是复杂且难以预测的(“倚伏万端”),提醒人们看待得失要保持平常心。
-
应用与启示
在语言运用中,“祸福倚伏”常用于:
- 劝诫人得意时莫忘形(因福中伏祸)。
- 安慰人失意时莫绝望(因祸中倚福)。
- 阐释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道理。
- 表达一种豁达、辩证的人生态度。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2012). 汉语大词典 (第二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权威辞书释义)
- 老子. (约公元前6世纪). 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可参考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老子》 (原始文献出处)
- 王弼. (三国魏). 老子道德经注. 可参考古籍整理本或研究著作,如楼宇烈《王弼集校释》 (中华书局). (经典注释)
-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2014). 古代汉语词典 (第二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字词训诂)
网络扩展解释
“祸福倚伏”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祸与福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互相转化。以下是详细解释:
-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通过辩证观点指出,灾祸中可能潜藏福祉,而福气背后也可能隐藏危机,二者并非绝对对立。
-
本义与哲学内涵
- 字面解释:字面意为“祸与福相互依偎、潜伏”。例如,困境可能激发转机(祸中有福),而顺境也可能埋藏隐患(福中有祸)。
- 动态关系:强调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性,如《史记》索隐所述“祸福递来,犹如伏立”,说明吉凶可能交替出现,需以辩证眼光看待。
-
引申义与用法
- 中性语境:常用于提醒人们居安思危或身处逆境时保持希望,如宋人陈亮所言:“心有亲疏,则祸福倚伏于无穷,虽圣智不得而防也”。
- 成语结构:主谓式,多作宾语,如“需知祸福倚伏,不可得意忘形”。
-
近义与英文对照
- 近义词:祸福相生、福祸相依。
- 英文翻译:Joy and sorrow are next-door neighbours.(欢乐与悲伤是近邻)。
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提醒人们以动态、全面的视角看待顺逆之境,与“塞翁失马”等典故内涵相通。
别人正在浏览...
安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败迹宝奁不枉草寇慅婴钏臂丛冗大人不见小人怪大月氏涤盥弟令独木不成林分钗断带否认匄闲觥盏乖背归正首丘河润泽及洪湖后难话端花贼怙顽不悛涧壑忌恶芥子迳涉极亲即如计运浚湍可惨联蝉凉能良酝摩尼教耙梳普济千古絶调欺巧拳民飒拉伤官沙瓤生华神通失损叔公私就酥脆宿营地未合文符芜駮香表鲜言小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