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州的意思、青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州的解釋

(1).古九州之一。《書·禹貢》:“ 海 岱 惟 青州 。” 孔 傳:“東北據 海 ,西南距 岱 。”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薮》:“今 漢 有九州之藪…… 青州 曰 孟諸 ,不知在何處。” 唐 高適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地連 堯 泰嶽 ,山向 禹 青州 。”

(2).州、府名。 漢 置 青州 。 魏 及 晉 初因之。 南北朝 仍置州,治所屢遷,轄領不一。 隋 廢。 唐 初複置州,後改 平盧軍 節度使。 五代 及 宋 因之。 元 改 益都路 。 明 改為 青州府 , 清 因之。舊治在今 山東省 青州市 。參閱《嘉慶一統志·青州府》

(3).見“ 青州從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州是中國古代地理概念及曆史行政區劃名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曆史演變,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詞典釋義與曆史淵源

據《漢語大詞典》,“青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為上古九州之一。《周禮·職方》載其方位“正東曰青州”,因東方屬木、色主青,故名“青州”。其核心釋義為:

東方之州,象征春生萬物,五行屬木,對應蒼龍七宿,寓意生機與希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二、地理範圍與行政沿革

  1. 先秦九州時期

    範圍涵蓋今山東半島及遼東部分地區,《禹貢》載“海岱惟青州”(東至海、西至泰山),為華夏文明東部核心區域。

  2. 漢至明清行政區

    漢武帝設青州刺史部,治所屢遷(如臨淄、益都)。隋唐為青州總管府,明清為青州府,轄今山東濰坊、淄博東部等地。

    注:現代“青州市”為山東省縣級市,隸屬濰坊市,延續曆史地名。


三、文化象征與文學意象

  1. “青州從事”典故

    南朝《世說新語》以“青州從事”喻美酒(因青州轄内有齊郡,“臍”諧音好酒入腹如至臍),成為詩詞中酒文化的代稱。

  2. 文人筆下的東方勝地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提及屏居青州十年;蘇轼“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亦作于密州(屬青州故地),反映其文化地位。


參考文獻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鍊接,文獻信息可于權威學術數據庫或圖書館檢索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青州”的詞義解釋,綜合曆史與地理信息,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青州”一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為上古九州之一,其名源于《周禮》記載:“蓋因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古代“青”象征東方,與五行學說中東方屬木、色青相關()。

二、曆史地理範圍

  1. 古九州時期
    大禹劃分九州時,青州範圍涵蓋“海(渤海)岱(泰山)之間”,即今山東半島及河北部分地區,是東夷文化發源地()。
  2. 行政區劃演變
    • 漢代:設青州刺史部,轄山東東北部及河北局部();
    • 魏晉至隋唐:治所屢遷,曾為南燕國都城(廣固城)();
    • 明清:設青州府,治益都縣(今青州市)()。

三、現代青州市概況

現為山東省縣級市,屬濰坊市代管,地理位置優越,是山東中部交通樞紐。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270餘處古文化遺址,包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四、文化意義

青州承載了七千餘年人類活動史,曾長期作為山東地區政治、經濟中心,詩人王心鑒以“閑訪雲門山,悠然踏龜鱗”贊其人文景觀()。

如需進一步了解青州曆史分期或具體遺址,可查閱《尚書·禹貢》《周禮》等文獻,或參考青州地方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闆印伻圖變口不諱不忮不求讒箕遲誤荅剌定點數帝網蠹冊方峻防饷佛力感戴功德主駻駻鶴胎渹渹黃菌火耕水種建櫜講試奸說攪計解勸精好精核舊楮看押廊市嫪戀兩分法龍镳麥穗馬靳捺蜻蜓内侍排腔籤疏切問氣哄哄球面鏡麴君軟腳筵軟絹曬暖舍命吃河豚申嚴石頭素精台北市談道兒通晩頭口頭疋晚憇喂餓危憂先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