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農虞夏的意思、黃農虞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農虞夏的解釋

黃帝 、 神農 、 虞舜 、 夏禹 的合稱。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黃 、 農 、 虞 、 夏 ,遐哉尚友之鄉;南北東西,渺矣容身之所。” 餘疚侬 《題童子聽琴圖》詩:“流水高山曲, 黃 、 農 、 虞 、 夏 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農虞夏”是漢語中的典故性詞組,原指中國上古時期四位賢君,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語構成與出處

該詞由四位上古首領的簡稱組成:“黃”指黃帝(軒轅氏),“農”指神農氏(炎帝),“虞”指虞舜,“夏”指夏禹。其組合形式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文獻,如章炳麟《與尤瑩問答記》載:“尚欲方行黃農虞夏之胄”,體現對上古治世的追慕。

二、分字釋義

  1. 黃:黃帝,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被尊為中華文明奠基者。《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其“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奠定禮樂制度基礎。
  2. 農:神農氏,即炎帝,傳說中發明農耕與醫藥。《淮南子》載其“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象征中華農耕文明起源。
  3. 虞:虞舜,以孝德著稱的部落聯盟首領,《尚書·舜典》贊其“浚哲文明,溫恭允塞”,代表禅讓制下的賢君典範。
  4. 夏:夏禹,治水功臣與夏朝建立者,《孟子》稱其“抑洪水而天下平”,标志中國進入王朝時代。

三、整體文化意涵

該詞組常被用于代指中華文明起源階段,蘊含對上古德政、聖王治世的理想化追憶。近現代學者如梁啟超在《中國史叙論》中,将其作為中華文化精神的核心符號。

引用來源

  1. 章炳麟《與尤瑩問答記》
  2. 《史記·五帝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淮南子·修務訓》(國學網電子版)
  4. 《尚書·舜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
  5. 《孟子·滕文公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庫)
  6. 梁啟超《中國史叙論》(《飲冰室合集》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黃農虞夏”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語構成

由四位上古傳說人物名稱組合而成:


整體含義

指代中國上古聖王統治的黃金時代,常被用來:

  1. 象征理想化的政治典範
  2. 表達對遠古淳樸社會的追慕
  3. 作為文人詠史懷古的典故素材

文化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如夏完淳《大哀賦》中“黃、農、虞、夏,遐哉尚友之鄉”,借聖王時代反襯現實世界的動蕩。清代餘疚侬詩句“黃、農、虞、夏心”則用此表達對上古德政的向往。


現代使用場景

注:此詞屬于文言雅語,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詩詞、曆史類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擦背鳌戴阿谀順旨巴賨并傳常世車輔誠力笞決儲才叢蓍大饽饽單危導引答揚踧行段段風袂浮湛連蹇诰誓公路過錦姑縱河岸回天乏術蹇人上天浄掃集約考風牼翟寬法撈什子瞭風琉璃球厲音民甿木斧柅杜陪送遷悔青鴛求道全色羣雅扔崩柔同喪逝三數勝情食不兼味霜江睡佛水國唐帽團體微澤相合仙液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