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親的意思、外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親的解釋

(1) [wife's or mothor's relatives]∶舊指家族中女性方面的親屬,如舅舅、外甥、姨母、外孫等

(2) [close in appearance]∶表面親善

詳細解釋

(1).舊指女系的親屬。如母、祖母的親族,及女、孫女、諸姊妹、諸侄女、其他諸姑的子孫等。《儀禮·喪服》:“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名加也。外親之服皆緦也。”《後漢書·李膺傳》:“時将亂矣,天下英雄無過 曹操 。 張孟卓 與吾善, 袁本初 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 曹 氏。”《紅樓夢》第十八回:“ 王夫人 啟道:‘現有外親 薛王氏 及 寳釵 、 黛玉 在外候旨,外眷無職,不敢擅入。’”

(2).猶外戚。《漢書·淳于長傳》:“是時,帝舅 曲陽侯 王根 為大司馬票騎将軍,輔政數歲,久病,數乞骸骨。 長 以外親居九卿位,次第當代 根 。”《資治通鑒·漢成帝綏和二年》:“ 傅太後 從弟右将軍 喜 ,好學問,有志行。 王莽 既罷退,衆庶歸望于 喜 。初,上之官爵外親也, 喜 獨執謙稱疾。”

(3).表面親善。《晉書·宣帝紀》:“ 孫權 劉備 ,外親内疏, 羽 之得意, 權 所不願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親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定義

“外親”指以女性為紐帶聯結的親屬關系,即母系或妻系親屬。與“宗親”(父系親屬)相對,包含母親、祖母的血緣親屬及妻子的娘家親屬。古代禮法制度中,外親的地位通常低于宗親,服喪範圍與期限也更為有限。

二、典型親屬範圍

  1. 母系親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姨表兄弟姐妹等;
  2. 妻系親屬:嶽父母、妻之兄弟(内兄弟)、妻之姐妹等;
  3. 出嫁女性的本家親屬:如出嫁女的父母、兄弟(對夫家而言)。

三、曆史禮法中的特殊地位

古代宗法制度下,外親被視為“異姓”親屬。例如《儀禮·喪服》規定,為外親服喪的喪服等級(如“缌麻”)輕于宗親,服喪期限多不超過三個月,體現“親疏有别”的倫理觀念。

四、文化與社會意義

外親關系雖在禮制中受限,但實際社會交往中仍具重要性。例如舅權(舅父在家族中的話語權)、外甥與舅家的特殊紐帶等習俗,常見于傳統民俗記載,反映血緣關系的多元聯結。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外親是中國古代親屬分類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外親又稱女親、外姻,指通過女系血親聯繫的親屬關系,與父系宗親形成對比。古代宗法制度以男性為中心,女性親屬被視為"外",僅涵蓋母系、出嫁女性相關的親屬群體。

二、主要親屬範圍

  1. 母系親屬
    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及其子女(表兄弟姐妹)等,但範圍僅限兩代:上溯至外祖父母,下延至舅姨的子女。

  2. 出嫁女性親屬
    涵蓋女兒、孫女出嫁後的夫家成員,如女婿、外孫子女,以及姑父、親家等。

三、與宗親的對比

對比項 外親 宗親(父系親屬)
血統傳承 女系血親 男系血親
親屬範圍 僅上下兩代 涵蓋九代(上至高祖,下至玄孫)
社會地位 地位較低,無繼承權 享有宗族特權與繼承權
服喪禮儀 喪服等級較低(如缌麻、小功) 需服更重的喪服(如斬衰)

四、其他含義

在特殊語境中,"外親"可引申為表面親善的關系,如《晉書》中"孫權劉備,外親内疏"即用此意。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研究,具體親屬認定可能因朝代禮法差異而略有不同。如需更完整的親屬體系分析,可參考《儀禮·喪服》等典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别趣補削垂暮之年邨煙刀瘡地壇東方三大郖津豆薯恩深渭陽馮鄧共度恭恪公有制狗牙兒縧子皈依過府沖州谷子嘿泯衡館後繼花塢胡扯八溜豁險将事甲仗疾憊截搭題金鬥赆貨酒舩镌斥巨衍墾租寬慰魁梧奇偉困索儖儳蘭炷臉貌靈眇籠絷麥丹蕈漫駡螞蚍明麗穆遠品别乾臯瓊津缺衽設言死球鞉鞞推挹仙部先農弦無虛發斜角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