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商的胡人。后亦泛称外国商人。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越商胡贾脱身罪,珪璧满船寧计资。”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惟 英吉利 ……越国万里,踔一船环叩海疆,诈言求市,惊恐民吏。边疆吏将以阑入边关罪罪之,当也。天子独察其胡贾,行无远识。”
“胡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原指经商的胡人
“胡”在古代常指西域或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突厥等),而“贾”指商人。因此“胡贾”最初指来自西域或北方民族的外族商人。例如唐代韩愈诗句“越商胡贾脱身罪”(《送僧澄观》),即指经商的胡人。
引申为泛称外国商人
清代梅曾亮在《送韩珠船序》中以“胡贾”形容英国商人,说明其含义扩展至所有外国商人。
部分词典(如)提到“胡贾”作为成语,形容“胡作非为、贪婪欺诈的人”。但此解释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基于“胡人商贾”行为的负面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用。
若在文献中遇到“胡贾”,建议优先考虑“外国商人”的本义,并注意上下文是否有负面色彩。如需引用成语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胡贾》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来形容不正派、不诚实的人,特指那些以欺骗和投机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胡贾也可以指代商人、奸商等贬义概念。
《胡贾》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肉字旁)和“贝”(贝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胡贾》来源于明代杨涟曾所著的《胡贾集》。其中,“胡”指的是胡人或西北方人,而“贾”则表示商人。这个词原本描述的是胡人的商人,逐渐演变为指代不正当行为的人。
《胡贾》的繁体字为「胡賈」。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可以将《胡贾》写作「胡賈」(胡的古字形为「虍」,贾的古字形为「貯」)。
1. 他满嘴跑火车,真是个胡贾不可信任的人。
2. 这个商人明目张胆地进行欺诈,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胡贾。
3. 不要相信他的花言巧语,他是个老谋深算的胡贾。
1. 胡言乱语:指说话无根据或无意义。
2. 奸商:指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商人。
3. 骗子:指以欺骗他人牟取利益的人。
1. 榜样:指对他人起示范作用、引导他人行为的人。
2. 正直:指品行端正、诚实可信的。
1. 廉洁:指廉耻心强,不贪污、不受贿的。
2. 老实:指态度真诚、坦率、没有欺骗行为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