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令,召集。《汉书·韩信传》:“ 张耳 、 韩信 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
“麾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麾召”是古代军事术语,融合了“指挥”与“召集”的双重动作,需通过权威(如印符、旗帜)实现。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汉典等工具书。
麾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亲自召集或号召。麾指的是指挥军队的旗帜,召指的是召唤或召集。这一词语常常用来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通过旗帜或口令号召人们。
麾召的部首是麾部,是由右边的曳和左边的鹿组成。它总共有15个笔画。
麾召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乐器》一书中,原本是指旗帜挥动作为号召的一种仪式。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表示统率、征召的意思。繁体字形为「麾召」。
古代对于「麾召」的写法有一些变化,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麑召」这种写法。这里的「麑」是一个指代鹿的字形,与现代的「麾」字相似,表示旗帜。古代人们常用鹿皮制作旗帜。
1. 领导者麾召大家集会,讨论重要的事务。
2.国王举起麾旗,号召士兵们为国家作战。
1. 麾下:指统领指挥的部下。
2. 麾下起义:指军队的下级为了反抗上级而发动反叛。
3. 召集:指集合、聚集众人,进行会议或活动。
4. 麾舞:指挥旗帜舞动,展示威风。
近义词:召唤、动员、招集
反义词:解散、遣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