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遹的意思、回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遹的解釋

(1).邪僻;曲折。《詩·小雅·小旻》:“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毛 傳:“回,邪;遹,僻。” 宋 李綱 《聞山東盜感而賦詩》:“人謀自回遹,天意詎不仁。” 章炳麟 《排滿平議》:“至其言展轉相殺復仇無已者,斯尤回遹之辭。”

(2).用以指奸邪之人。 宋 曾鞏 《祭歐陽少師文》:“諫垣抗議,氣震回遹。”


猶回蕩。 明 方孝孺 《宋五公·司馬溫公》詩:“羣邪競迴遹,善政恣紛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回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邪僻;曲折
    指事物偏離正道或路徑迂回曲折。如《詩經·小旻》中“謀猶回遹,何日斯沮”,毛傳注釋“回”為邪,“遹”為僻,合指謀略的偏邪不正。宋代李綱詩句“人謀自回遹”亦用此意,暗喻策略的偏差。

  2. 代指奸邪之人
    引申為對心術不正者的指稱。章炳麟在《排滿平議》中以“回遹之辭”批判某些言論的荒謬性,隱含對奸邪之人的貶斥。

二、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或學術讨論,現代漢語中已罕見。需注意其語境多含貶義,常與批判性内容相關,如政治謀略的失當或道德品行的批判。

建議結合《詩經》《李綱集》等原典進一步理解其用法。若需權威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回遹:詞義解釋

《回遹》(huí y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回轉”,具有轉向、返回的含義。在古代文學中,常用來形容風、雲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也可以用來描述人的行為或思維的變化。

部首和筆畫

《回遹》的部首是辵(辶),共有16畫。

來源和繁體

《回遹》的來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最早見于《詩經》中的《魯頌·飲羽》:“鼓晏棗、缤其亂,回遹靡及,飲羽飲蒲。”這裡的“回遹”形容了羽毛飄動的景象。

而繁體字“回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漢字的書寫形式不斷變化。根據古籍《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古時的《回遹》字是由“迴”和“盂”兩個部分構成的,表示回轉的容器盂子。

例句

1. 風從南邊吹來,在空中回遹着,帶來了清涼的氣息。

2.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她回遹了自己的決定,決定重新開始。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回遹起伏、回遹自如、回遹曲折

近義詞:回旋、回轉、轉動

反義詞:直行、直走、直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