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時 魏國 的騎兵名。《三國志·魏志·曹仁傳》:“ 仁 弟 純 ,初以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 南皮 。” 裴松之 注引 王沉 《魏書》:“ 純 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鋭,或從百人将補之, 太祖 難其帥。 純 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
“虎豹騎”是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精銳騎兵部隊,其名稱和實際作用均具有鮮明特點:
“虎豹騎”以猛獸命名,象征部隊的勇猛與迅捷。虎、豹代表力量與速度,符合騎兵快速機動的作戰特點。同時,該名稱也暗示其承擔宿衛(護衛主将)的職責。
兼具作戰 與宿衛 雙重職能:
後世常以“虎豹騎”比喻精銳部隊,并衍生出相關文學、遊戲形象(如《三國志戰略版》中的兵種設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或将領信息,可參考《三國志》等史料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虎豹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勇猛的騎兵。它常用來形容作戰勇敢、敢于沖鋒陷陣的士兵。
《虎豹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虎:部首-虍,筆畫-7
豹:部首-豸,筆畫-7
騎:部首-馬,筆畫-12
《虎豹騎》一詞源自《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形容曹操麾下的騎兵部隊。
在繁體字中,「騎」代替了「騎」,其他部分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虎豹騎》可以寫作「虍豹騎」。
1. 魯肅帶領他的虎豹騎前進,氣勢如虹。
2. 曹操的虎豹騎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令敵人聞風喪膽。
組詞中包含《虎豹騎》:
虎視眈眈、豹死留皮、騎手、騎士、騎兵
與《虎豹騎》意思相近的詞語:
猛獸騎、猛士、勇猛騎兵、勇猛将士
與《虎豹騎》意思相反的詞語:
膽小騎兵、怯懦士兵、膽怯将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