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毀慕的意思、毀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毀慕的解釋

指居喪因慕念其親而形容憔悴。《晉書·羊祜傳》:“尋遭母憂,長兄 發 又卒,毀慕寝頓十餘年。”《北史·後妃傳上·魏文成文明皇後馮氏》:“帝酌飲不入口五日,毀慕過禮。”《新唐書·柳公綽傳》:“ 公綽 居喪毀慕,三年不澡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毀慕"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特指因過度哀傷而損害了身體健康,尤其指在居喪期間因悲痛思念而消瘦憔悴。其詳細釋義如下:

  1. 本義與核心含義:

    • "毀"指身體因過度哀傷而受到損傷、消瘦。
    • "慕"在此處并非指羨慕、仰慕,而是指對逝者的深切哀思、追念、懷戀。
    • 因此,"毀慕"的核心意思是指因深切哀悼、思念逝者(通常是父母或至親)而導緻身體消瘦、健康受損。它描繪了一種因内心極度悲痛而外顯于形體的狀态,是古人表達孝道或至情的一種極端體現。
  2. 引申義與語境:

    • 該詞常出現在描述守孝、居喪情境的古籍中,強調孝子或親屬在喪期内的極度悲痛之情及其對身體的影響。
    • 它超越了普通的悲傷,帶有一種因過度沉浸于哀思而自我損耗的意味,體現了古人對喪禮中情感表達的重視和規範(有時甚至被要求達到某種程度)。
  3. 用法與示例:

    • 最常見的用法是“居喪毀慕”,指在守喪期間因哀傷而消瘦。例如: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胡昭〕 辭袁紹之命……太祖曰:‘人各有志,出處異趣。’ 卒歸隱……〔後〕 以壽終。嘉平二年,公車特徵,會卒,年八十九。拜子纂郎中。 初,昭善史書,與锺繇、邯鄲淳、衛觊、韋誕并有名,尺牍之迹,動見楷模焉。少與同郡人管甯俱避地遼東,甯常著帽帽,昭常著帛單衣。甯常讀書,昭常牧牛。同裡人笑之,而昭安之若素。後甯以清高稱,昭以儒行顯。黃初中,徵拜郎中,不就。太和中,常以公車徵至邺,昭稱老病,不堪吏職。齊王即位,複徵為光祿大夫,昭複固辭不受。诏曰:‘光祿大夫胡昭,體履仁義,守志不渝,雖年耆艾,猶克壯節。昔夷、齊去國,天下稱仁。公其優遊,以終餘年。’賜幾杖不朝。年八十九,嘉平二年卒。子纂,仕至郎中。纂弟昌,昌弟廣,并有才學。廣字公淵,知名。” (此段雖未直接出現“毀慕”,但提供了胡昭的背景。直接包含“毀慕”的經典例句常需在其他古籍中查找,如《晉書》、《宋書》等記載孝子事迹的篇章中常有“居喪毀慕”或類似表述)。

    • 其含義與“哀毀骨立”(形容居喪時因過度哀痛而瘦得隻剩骨架)相近,但“毀慕”更側重于因“慕”(思念)而“毀”。

權威來源參考:

“毀慕”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古漢語詞彙,專指在居喪期間因深切哀悼、思念逝去的親人而導緻身體消瘦受損的狀态,是古代孝道觀念和喪禮文化的一種體現。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大型辭書及相關的古代史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毀慕”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區分:

一、傳統文獻中的釋義(主流解釋) 指居喪期間因過度思念亡親導緻形容憔悴,常見于史書記載:

  1. 語出《晉書·羊祜傳》,描述羊祜在母親與長兄去世後“毀慕寝頓十餘年”,即因哀痛導緻身體衰弱。
  2. 《北史》記載北魏馮太後去世時,孝文帝“毀慕過禮”,五日不飲不食。
  3. 核心表現為:喪親之痛→深切思念→身體憔悴,屬古代喪禮文化中的極端哀悼行為。

二、現代網絡語境中的衍生義(非主流解釋)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因過度仰慕導緻不理智言行”,該釋義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當代對字面義的重新解讀:

建議注意:學術寫作或古文閱讀時應采用第一種釋義;若在當代網絡語境遇到第二種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創新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赴海鸨子部單讒短臣衞爨龍顔碑麤中颠來播去豆荄斷流笃志方貞番然蜚征風塵物表負托肱髀拱嘿公襲工業局構營關金券骨勇韓國皇颉蕙房火傳檢償減低簡能賤鬻賤字膠膠膊膊荊棘載途機械能巨虛老于世故梁邸夢語勉勵褭絲蠯醢娉币疈事騎壒清嗽仁民蠕行散陣投巢攝影者水舂天軌題鳳頭忽隤祥拓邊枉上委吏踒虵閑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