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慕的意思、毁慕的详细解释
毁慕的解释
指居丧因慕念其亲而形容憔悴。《晋书·羊祜传》:“寻遭母忧,长兄 发 又卒,毁慕寝顿十餘年。”《北史·后妃传上·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帝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新唐书·柳公绰传》:“ 公绰 居丧毁慕,三年不澡沐。”
词语分解
- 毁的解释 毁 ǐ 破坏损害:毁灭。毁害。毁弃。销毁。 烧掉:烧毁。焚毁。 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一张旧桌子毁成两个小凳子。 诽谤,说别人的坏话:毁谤。毁誉。诋毁。 誉 笔画数:; 部首:殳; 笔顺编号
- 慕的解释 慕 ù 向往,敬仰:慕名。羡慕。仰慕。爱慕。景慕。敬慕。 思念,依恋:思慕。 姓。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毁慕"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特指因过度哀伤而损害了身体健康,尤其指在居丧期间因悲痛思念而消瘦憔悴。其详细释义如下:
-
本义与核心含义:
- "毁"指身体因过度哀伤而受到损伤、消瘦。
- "慕"在此处并非指羡慕、仰慕,而是指对逝者的深切哀思、追念、怀恋。
- 因此,"毁慕"的核心意思是指因深切哀悼、思念逝者(通常是父母或至亲)而导致身体消瘦、健康受损。它描绘了一种因内心极度悲痛而外显于形体的状态,是古人表达孝道或至情的一种极端体现。
-
引申义与语境:
- 该词常出现在描述守孝、居丧情境的古籍中,强调孝子或亲属在丧期内的极度悲痛之情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 它超越了普通的悲伤,带有一种因过度沉浸于哀思而自我损耗的意味,体现了古人对丧礼中情感表达的重视和规范(有时甚至被要求达到某种程度)。
-
用法与示例:
- 最常见的用法是“居丧毁慕”,指在守丧期间因哀伤而消瘦。例如: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胡昭〕 辞袁绍之命……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 卒归隐……〔后〕 以寿终。嘉平二年,公车特徵,会卒,年八十九。拜子纂郎中。 初,昭善史书,与锺繇、邯郸淳、卫觊、韦诞并有名,尺牍之迹,动见楷模焉。少与同郡人管宁俱避地辽东,宁常著帽帽,昭常著帛单衣。宁常读书,昭常牧牛。同里人笑之,而昭安之若素。后宁以清高称,昭以儒行显。黄初中,徵拜郎中,不就。太和中,常以公车徵至邺,昭称老病,不堪吏职。齐王即位,复徵为光禄大夫,昭复固辞不受。诏曰:‘光禄大夫胡昭,体履仁义,守志不渝,虽年耆艾,犹克壮节。昔夷、齐去国,天下称仁。公其优游,以终余年。’赐几杖不朝。年八十九,嘉平二年卒。子纂,仕至郎中。纂弟昌,昌弟广,并有才学。广字公渊,知名。” (此段虽未直接出现“毁慕”,但提供了胡昭的背景。直接包含“毁慕”的经典例句常需在其他古籍中查找,如《晋书》、《宋书》等记载孝子事迹的篇章中常有“居丧毁慕”或类似表述)。
- 其含义与“哀毁骨立”(形容居丧时因过度哀痛而瘦得只剩骨架)相近,但“毁慕”更侧重于因“慕”(思念)而“毁”。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作为收录古汉语词汇最全面的权威工具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对“毁慕”有明确收录和解释,释义通常为:“谓居丧因慕念其亲而哀伤毁瘠。” 这一定义精准概括了该词的核心含义。
-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授权电子数据库如“汉典”网等基于其内容的在线资源)。鉴于直接链接可能不稳定或需权限,建议用户查阅《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通过权威在线词典平台(如“汉典”)检索验证。
- 《辞源》:作为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和文史典故的大型辞书,《辞源》对“毁慕”亦有收录,释义与《汉语大词典》类似,强调其在古代丧礼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
- 来源: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修订本,纸质版或授权电子版)。
- 古籍用例:如前所述,“毁慕”一词多见于二十四史(如《晋书》、《梁书》、《陈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等)的孝友传、孝义传或人物传记中,用于描述孝子在父母去世后的表现。例如《晋书·孝友传》中记载人物事迹时常用“居丧毁慕”等语。这些原始文献是理解该词用法和语境的最直接依据。
-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或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
“毁慕”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古汉语词汇,专指在居丧期间因深切哀悼、思念逝去的亲人而导致身体消瘦受损的状态,是古代孝道观念和丧礼文化的一种体现。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辞书及相关的古代史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毁慕”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差异较大的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区分:
一、传统文献中的释义(主流解释)
指居丧期间因过度思念亡亲导致形容憔悴,常见于史书记载:
- 语出《晋书·羊祜传》,描述羊祜在母亲与长兄去世后“毁慕寝顿十余年”,即因哀痛导致身体衰弱。
- 《北史》记载北魏冯太后去世时,孝文帝“毁慕过礼”,五日不饮不食。
- 核心表现为:丧亲之痛→深切思念→身体憔悴,属古代丧礼文化中的极端哀悼行为。
二、现代网络语境中的衍生义(非主流解释)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因过度仰慕导致不理智言行”,该释义未见于古籍,可能是当代对字面义的重新解读:
- “毁”取“毁坏”引申义,“慕”取“仰慕”,组合成新成语
- 但此用法缺乏经典文献支撑,易与传统释义混淆
建议注意:学术写作或古文阅读时应采用第一种释义;若在当代网络语境遇到第二种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创新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哀策隘束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悲绪陛列逼抑钹帽触忤除召从世呆顿顿抵拄洞习碓磑二十五絃丰积阁鲜公器关门珪月寒缩豪帅翦夺角柶浄头惊心怵目九光杏决一死战铿越乐极悲生连阴六陵迈寿麻苏苏妙慧牧猪奴戏盘距俏冥冥妾妇之道倾排沁园上仙沙沚申奬深取神蓍始鸠视履失水鱼逝湍水甬司香弹拨恬逸同衾退一步顽黠唯邻是卜小龙团小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