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價出售。《宋史·食貨志下五》:“豪商率能及限,小商或不即知,或無貼納,則賤鬻於豪商。”
“賤鬻”是一個書面用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以低廉價格出售商品,即“低價賤賣”。該詞由“賤”和“鬻”組合而成,屬于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
詞義分解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商品交易中的低價抛售行為,常見于古籍或正式文本。例如《左傳·昭公十四年》提到“鲋也鬻獄”,《國語》中“市賤鬻貴”均體現了這一用法。
近義詞
如“賤賣”“折售”等,均強調以低于常規價格出售。
“賤鬻”是“賤賣”的書面化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多古籍例句,可參考《左傳》《國語》等文獻。
賤鬻是一個漢字詞語,總共有兩個字,分别是賤和鬻。
賤是一個具有貶義的形容詞,意思是品質低劣、卑賤、低下。賤字的部首是貝,共有八畫。
鬻是指出賣、兜售的意思,是一個動詞。鬻字的部首是鬼,共有十四畫。
賤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貿活動,普遍指代低價出售或賣掉不值錢的東西。
在繁體字中,賤鬻的寫法為「賤鬻」。
古代對賤鬻的漢字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賤的古代寫法為「賤」,而鬻的古代寫法為「餘」。
他賤鬻了自己的價值觀,為了金錢不擇手段。
商人以低價賤鬻過期産品,欺騙了消費者。
賤貨、賤人、賤種、賤婢等。
出賣、兜售、賤賣。
珍貴、寶貴、貴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