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腸蕩氣的意思、回腸蕩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腸蕩氣的解釋

(1) [(of music,poems,etc.) soul-stirring]∶ [文章、樂曲等] 十分動人的

感心動耳,回腸蕩氣。——宋玉《高唐賦》。注:“言上諸聲能回轉入腸,傷斷人氣。”

才盡回腸蕩氣中。——《龔自珍全集·夜坐》

(2) 也說“蕩氣回腸”

(3) [heartbroken;be agitated in mind]∶令人極度悲傷、苦惱或痛苦的

詳細解釋

言人受感動後腸為之轉,氣為之舒,用以形容音樂、文詞等生動感人之極。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綜而論之:聲音感人,回腸蕩氣,以 李重光 為君。”


亦作“ 迴腸傷氣 ”。形容音樂、文章等纏6*綿悱恻,感人之極。《文選·宋玉<高唐賦>》:“纎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迴腸傷氣。孤子******,寒心酸鼻。” 李善 注:“言上諸聲,能迴轉人腸,傷斷人氣。” 清 龔自珍 《夜坐》詩:“功高拜将成仙外,才盡迴腸盪氣中。”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周芷卿》:“ 芷卿 艷思綺想,終以此等事迴腸盪氣,不永其志,惜哉!”《花城》1981年第6期:“我們之間的緊張空氣,仿佛被這深情的歌聲和令人回腸蕩氣的旋律融解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回腸蕩氣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回腸蕩氣”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文藝作品或音樂等極具感染力,能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意為“使肝腸回旋,使心氣激蕩”,強調作品通過婉轉、動人的表達方式,讓人内心産生深刻的震撼與感動。既可形容文字、樂曲的纏綿悱恻,也可指情感沖擊力極強的藝術表現。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清代龔自珍《夜坐二首》中的詩句:“功高拜将成仙外,才盡回腸蕩氣中。”。後世多沿用此意,如《紅樓真夢》中“探春也搶着來看道:‘那結拍兩句,真教人回腸蕩氣呢!’”。此外,宋玉《高唐賦》中“感心動耳,回腸蕩氣”也為其文學化表達提供了早期範例。

  3.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回腸”與“蕩氣”并列組成。
    • 詞性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如“這首詩回腸蕩氣”“回腸蕩氣的樂章”。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具體語境中可體現贊歎或感傷。
  4. 示例與延伸

    • 例句:朱自清曾用其描述文學作品的力量:“他們坦率的心懷也能将他融和,使他再沒有回腸蕩氣底力量。”。
    • 同義替換:亦作“蕩氣回腸”,二者可互換使用。
  5. 深層内涵
    該詞不僅限于字面情感波動,還隱喻突破思想束縛的張力。如龔自珍詩中“禅關砉然破”,暗指打破嚴酷規訓後的精神釋放,賦予成語更豐富的文化意蘊。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回腸蕩氣”兼具文學美感與情感深度,是中文表達藝術感染力的經典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回腸蕩氣

回腸蕩氣是一個成語,形容感慨萬分,或者形容某種感情非常深刻。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回(口部)腸(月部)蕩(艹部)氣(心部)

回的筆畫數:6

腸的筆畫數:9

蕩的筆畫數:10

氣的筆畫數:4

2. 來源:

《莊子·秋水》中有一句“心膽全盡, 肝膽楚開”,根據這個引申出來的成語,原指内心感慨萬分。後來,又被用來形容對某種感情的表達非常深刻,效果極佳。

3. 繁體:

回腸蕩氣 (Traditional Chinese)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回腸盪氣

5. 例句: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内心回腸蕩氣,無法平複。

6. 組詞:

回心轉意、膽戰心驚、蕩然無存、肆意妄為

7. 近義詞:

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8. 反義詞:

淡然無興、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