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執持心志,不使喪失。語出《孟子·告子上》:“ 孔子 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朱子全書》卷三:“為學之要,隻在着實操存,密切體認自己身心上理會。” 宋 李光 《贈趙璚夫》詩:“操存有約要真見,記問誇多隻謏聞。” 明 葉子奇 《草木子·原道》:“丹經言鼎鑪是安身立命也,採藥是收斂精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節也。” 明 彭時 《彭文憲公筆記》:“先生平昔涉歷艱險,操存有素,故禍福不足以動心。”
(2).指操守、心志。 明 徐階 《送司封仲芳楊子赴留都》詩:“願言勵操存,千裡同襟期。”
“操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執持心志
源自《孟子·告子上》中孔子的觀點:“操則存,舍則亡”,指通過主動的修養和堅持,保持内心的道德與心志不喪失。例如朱熹在《朱子全書》中提到“為學之要,隻在着實操存”,強調學習需切實維護心志。
詞義構成
“操”意為管理、掌握,“存”指保存、保留,組合後既包含對事物的管理(如財物),也引申為對精神層面的持守。
“操存”既指具體的保管行為,更常用于抽象的道德修養,強調主動維護心志與品德。其内涵融合了儒家修身的核心理念,需結合經典文獻(如《孟子》)和後世闡釋(如朱熹)全面理解。
操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操”字的部首是手,筆畫數是4畫;“存”字的部首是子,筆畫數是6畫。
“操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三年》一書中。在古代,這個詞用來指代管理或控制資金、人事等方面的工作。
在繁體字中,“操存”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操存”字有着不同于現代的寫法。然而,關于具體的古漢字寫法沒有确切的記載和證據。
1. 現代企業需要高效地操存未來發展的方向。
2.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你如何操存我們的資源。
3.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管理者,擅長操存組織人才。
操演、操持、操辦、儲存
管理、控制、管理、安排
放任、松懈、放松、任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