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踐厤 ”。 1.經曆;經過。 前蜀 杜光庭 《冉處俦還北鬥願詞》:“臣等頃因銜命,遠涉道途,踐歷艱危,登臨險阻。” 明 文徵明 《華尚古小傳》:“既家居,率以良時勝日領客燕遊。南昉 錢塘 ,北盡 京口 ,數百裡中名山勝境,靡不踐歷。”
(2).仕宦所經曆,任職。 唐 白居易 《故工部尚書緻仕杜羔贈右仆射制》:“﹝ 杜羔 ﹞自立朝右,藹然素風,司諫平刑,駁議廉問,凡所踐歷,不懈于位。”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才情雅緻》:“夫踐歷華要,宅高曠而處深靚,以適其身,固所宜也。”《續資治通鑒·宋太祖乾德元年》:“ 防 性淳厚,守禮法,所踐歷皆有能名。” 王闿運 《<衡陽縣志>序》:“信臣播遷,假祿 湘 東,歸登上第,踐厤臺中。”
“踐曆”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通過親身實踐積累經驗與知識,強調實踐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例如:“他的成功源于多年在基層的踐曆。”
在古籍中可引申為仕宦經曆,特指官員任職過程。例如唐代白居易《杜羔贈右仆射制》提到“凡所踐曆,不懈于位”,即描述杜羔的為官履曆。
現代多用于強調實踐出真知的語境,如“科研需要長期踐曆”或“職場新人需通過項目踐曆提升能力”。
提示:若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完整例證,、、中的文獻出處。
踐曆(jiàn lì),意為實踐經曆、親身經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經曆了某種事情或者經曆了一段時間。
踐曆的部首為足,總筆畫為12畫。
踐曆是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踐”表示行走、踩踏,表示真實的實踐經曆;“曆”表示經曆、曆程。合在一起即表示通過實際的行動所經曆的過程和經驗。
踐曆在繁體中寫作「踐曆」。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踐曆在古漢字中可寫作「踐厲」。
1. 他在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了豐富的踐曆。
2. 學習可以增加你的知識,但真正的踐曆才能讓你獲得長久的體驗。
3. 在這個實習項目中,她積累了寶貴的踐曆,并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專業人士。
- 踐行:實踐行動,将想法付諸實際。 - 曆經:經曆各種事情或考驗。 - 經驗:從實踐中得到的知識和技能。
經曆、實踐、體驗。
隻言片語、虛詞、無實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