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孔穎達 疏:“畜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本謂窪處積水,後以“黃污”比喻菲薄的酒食。黃,通“ 潢 ”。污,同“ 污 ”。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白茅微藉,願享於 鈞臺 ;黃污菲誠,思奉於 瑤水 。”
“黃污”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黃污”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原文為:“苟有明信……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現代網絡用語中,“污”單獨使用時多指“黃色、色情内容”(如“費玉污”等調侃),但此含義與“黃污”一詞無關。需注意區分古典詞彙與當代流行語義,避免混淆。
古典文獻中多用于形容微薄但有誠意的貢品或祭品,常見于禮儀、文書等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言文教學中。
黃污是指黃色的污漬或污迹,常用來形容物體表面因為油漬、污垢等而變黃的狀況。
黃污的部首是黃字的黃部,筆畫數為7畫。
黃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根據《說文解字》記載,黃字是象形字,表示黃色。而污字則由“虧”和“水”兩個部分組成,形聲字,表示損壞、弄髒。
黃污(簡體字中的“黃”在繁體字中為“黃”)。
在古代漢字中,黃字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而污字在古代的寫法為“穢”,尖角形狀的上部分代表“虧”,下面的部分代表“水”。這種寫法更加直觀地表達出“弄髒”、“損壞”的意思。
1. 這件白色衣服上有些黃污,需要好好清洗一下。
2. 因為久放不穿,他的白鞋上積滿了黃污。
1. 黃花:指黃色的花朵。
2. 污漬:指污染物或污垢留下的痕迹。
3. 黃昏:指太陽落山後天空呈現的黃色調。
黃漬、污垢、污漬
潔淨、清白、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