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兼具兩種資質;具備文武全才。《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試守禦史大夫,以盡其能。” 晉 潘嶽 《楊荊州诔》:“君以兼資,參戎作弼。” 明 屠隆 《綵毫記·永王設計》:“惟有翰林供奉 李白 ,天才豪邁,文武兼資。”
“兼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n zī,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具備多種才能或資質,尤其強調文武雙全的能力。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兼資”由“兼”(同時具備)和“資”(才能、資質)組合而成,字面指兼具兩種或多種才能。其核心含義是稱贊某人在不同領域(如文武、智勇等)均有卓越能力。
出處與曆史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朱雲傳》:“平陵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這裡特指朱雲兼具文才和武略。晉代潘嶽的《楊荊州诔》中也有“君以兼資,參戎作弼”的表述,進一步強化了文武全才的語境。
用法與擴展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類似成語包括“文武雙全”“才德兼備”等,但“兼資”更側重資質的多面性,而非單一成就。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如人物評價、曆史叙述等,強調綜合能力的全面性。例如:“這位教授兼資學術研究與行政管理,深受師生敬重。”
“兼資”最初特指文武全才,後逐漸擴展為對多領域才能的贊譽,兼具曆史底蘊和現代適用性。
《兼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兼之而富于資質。指一個人或事物同時具備多種能力、才智或資源。
《兼資》的部首是八,并且由8劃組成。
《兼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如《論語》中有“賢者兼之,資之以聰明”等類似用法。
《兼資》的繁體字為「兼資」。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兼資》的古體字寫作「」。
1. 他具有兼資的才能,在工作中可以勝任多種職務。
2. 這家公司兼資經營,既在房地産行業也在金融領域有很大的發展。
1. 兼工兼才:具備多種工作技能的人。
2. 共兼資源:共同擁有某個資源。
1. 包羅萬象
2. 多才多藝
1. 單一
2. 貧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