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榈木的意思、花榈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榈木的解釋

常綠喬木。葉子橢圓形,花黃白色,子房有毛,莢果扁平。木材堅硬,是制上等家具或美術品的材料。産于 浙江 、 福建 、 廣東 等省。亦指這種植物的木材。也叫花梨。參見“ 花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花榈木(學名:Ormosia henryi Prain),是豆科(Fabaceae)紅豆屬(Ormosia)的一種常綠喬木,在中國傳統命名和植物學中具有特定的含義。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植物學特征與名稱來源:

    • “花”:指其木材心材色澤豐富,常呈紅褐色或紫紅褐色,并帶有深淺相間、美觀别緻的不規則花紋(如山水紋、雞翅紋),這是其名稱中“花”字的直接來源,形象描述了木材的紋理特征。
    • “榈”:此字常與棕榈科植物相關(如棕榈、蒲葵),意指其葉片形态或整體樹形可能與某些棕榈植物有相似之處(如大型羽狀複葉),或取其“木”之意,強調其為高大喬木。盡管花榈木屬于豆科而非棕榈科,但“榈”字在此用于描述其樹木形态特征。
    • “木”:明确指代其為木本植物,即樹木。
  2. 形态描述:

    • 樹高可達16米,樹皮平滑,灰綠色。
    •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5-9片,革質,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葉面深綠色有光澤,葉背密被灰黃色絨毛。
    • 花為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綠色。
    • 莢果木質,長橢圓形,扁平,成熟時開裂,内含鮮紅色或深紅色種子1至數粒。
  3. 木材特性與用途:

    • 花榈木以其心材著稱,材質堅硬緻密(氣幹密度高),結構均勻,韌性好,耐腐耐磨。
    • 心材顔色從黃褐色、紅褐色到深紫褐色不等,常帶有顯著的深色條紋(俗稱“雞翅紋”),紋理美觀,光澤強。
    • 是珍貴的硬木和名貴木材,曆史上與“黃花梨”(降香黃檀)并稱,常用于制作高級家具、雕刻工藝品、樂器(如古筝、琵琶)、裝飾貼面、鑲嵌、工具柄等,具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收藏價值。在國家标準《紅木》(GB/T 18107-2017)中,花榈木(紅豆屬部分樹種)被歸入“花梨木”類。
  4. 分布與别名:

    • 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如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多生于山坡、溪谷旁的常綠闊葉林中。
    • 别名衆多,常見的有:花梨木、亨氏紅豆、紅豆樹(部分地區)、臭桶柴(福建)、臭木(浙江)等。“臭”字源于其新鮮木材或枝葉在鋸切時可能散發出的不甚愉悅的氣味。

“花榈木”一詞在漢語中,核心指代豆科紅豆屬的特定樹種(Ormosia henryi),其名稱直觀反映了其木材具有美麗花紋(花)和喬木屬性(榈木)。它以材質堅硬、紋理美觀(尤其是标志性的雞翅紋)而聞名,是中國南方重要的珍貴用材樹種和經濟樹種,在傳統木作和現代高端木制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花榈木的釋義可從植物學特征、文化寓意及實用價值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植物學特征

  1. 分類與形态
    花榈木(學名:Ormosia henryi)是豆科紅豆屬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6米,胸徑40厘米。樹皮灰綠色,小枝密被茸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革質呈橢圓形,葉背有黃褐色絨毛。花期7-8月,莢果扁平,種子鮮紅色有光澤,果期10-11月。

  2. 分布與習性
    原産中國長江以南,如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多生長于海拔100-1300米的山坡、溪谷雜木林中,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性較強。

二、文化含義與實用價值

  1. 木材特性
    木質堅硬緻密,紋理美觀,呈紫褐色,是制作高檔家具、木雕及工藝品的名貴材料,古稱“花梨木”。

  2. 藥用功效
    根、葉、枝均可入藥,具活血化瘀、祛風止痛功效,可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炎;葉外用可緩解燒傷燙傷。

  3. 文化寓意
    部分文獻(如)提及“花榈木”在成語中比喻女子美麗,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主流認知仍以植物實體為主。

三、保護與用途拓展
花榈木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兼具生态、觀賞與經濟價值,常用于園林綠化及木材加工領域。需注意合法利用與資源保護。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藥用方劑,可查閱植物志或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榜尾寶檀不蔓不支差一點村垆村煙大人國疊掌扼死斧锧夫子兵割碜刮鼻子觀戰貴邦過論過壽合會徽芳活局子火老奬護箭樓剪喪校對員驕将椒寝極辨進折箕掃開席空中優勢來者勿拒浪當類比麻肺湯謾天昧地沐蘭派勢皮毱青錢選缺陷絨羽辱國殄民瑞羽三世執戟蛇師侍枕四筵榫鑿條規童羖頭兜頑冗五怸無限制鄉舊掀攪枭懸稀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