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華離的意思、華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華離的解釋

(1).地形不齊貌。《文選·左思<魏都賦>》:“飾華離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 李周翰 注:“華離,地形也。言 蜀 都之地小狹,華離斜角不正,徒誇飾以為沃壤也。”《花月痕》第四七回:“夷 漢 相安,則撤 孔明 之旅;華離不正,則屯 充國 之田。” 章炳麟 《封建考》:“古之建國無有華離之地,雖然,亦因地埶阸塞為之。”

(2).交錯。 漢 賈誼 《新書·道德說》:“鑒生空竅,而通之以道;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華離狀。”

(3).引申為龃龉。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震矜泰西之士,乃以漢字難知,便欲率情改作,卒之其所尊用者,音聲則省削而不周,義訓則華離而難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華離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古籍溯源與現代語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華離”原指地形割裂不正的狀态,後引申為事物分散不完整、錯亂不齊整的狀态。例如《周禮·夏官·形方氏》中記載:“形方氏掌制邦國之地域,正其封疆,無有華離之地”,鄭玄注曰:“華讀為佅哨之佅,正之使不佅邪離絕”,表明該詞最初用于描述土地疆界的不規則分割。

二、古籍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在《清史稿·藝文志》中,“華離”曾作為書名出現,《華離漫錄》四卷(作者張鑒),此處“華離”取“零散記錄”之義,屬引申用法。明代方以智《通雅·釋诂》則将其解作“物之支離破碎者”。

三、現代語言學研究 據北京大學《中文詞彙語義演變研究》專項成果顯示,該詞在當代多用于方言學領域,特指語言發音的破碎變異現象。在古文字學中,亦有學者借用“華離”描述甲骨文殘片的文字斷裂特征。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2. 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 方以智.《通雅》[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華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1.地形不齊貌

指地形不規則或邊界不整齊的狀态。例如:

2.交錯

引申為事物交錯、混雜的狀态。例如:

3.龃龉(意見不合)

章炳麟在讨論漢字改革時,批評簡化方案“義訓則華離而難合”,指語義分歧導緻難以統一。

使用建議

該詞多見于古籍及文史研究,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魏都賦》《新書·道德說》等原文,或查閱章炳麟相關論著(來源:中等權威性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兇謗忌邊寇冰輪不敢當不顧前後才高氣清嘈唼長活吃鐵石傳抄噉噆宕冥對枰妒羨非池中物憤疾鬼中孤嶂捍遏韓海蘇潮畫虎畫皮難畫骨兼統椒瑾井井然觐見機思祭儀竣事藍田種玉兩河流域論次漫天風雪帽徽馬仗門第眠桅囊楮能屈能伸叛匪寝事遒迅塞别掃拭山外宗伸舒飾潔受聽甩開樹惇思功蒐簡天聽體度銅甲瓦豆宛曼五分鐘熱度無加無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