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樓的意思、候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樓的解釋

(1).供瞭望用的小樓。《墨子·備城門》:“三十步置坐候樓。樓出於堞四尺,廣三尺,廣(長)四尺,闆周三面,密傅之,夏蓋亓上。”《周禮·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次,市中候樓也。”

(2).觀測、占候天象之樓。《陳書·世祖紀》:“大風至自西南,廣百餘步,激壞靈臺候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候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釋義

  1. 供瞭望用的小樓
    指古代用于軍事防禦或市集管理中觀察敵情、監視動向的建築物。例如《墨子·備城門》記載:“三十步置坐候樓”,說明其軍事用途。在《周禮》的注釋中,也提到“市中候樓”用于管理市場秩序。

  2. 觀測天象的樓台
    古代用于占候天象、觀測星象的建築,如《陳書·世祖紀》記載大風毀壞“靈台候樓”,此處指天文觀測場所。


二、出處與用例


三、功能演變

候樓最初以軍事瞭望為主,後衍生出天文觀測功能,體現了古代建築“一物多用”的特點。其名稱中的“候”字,既指觀察敵情的“候望”,也包含觀測天象的“占候”之意。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墨子》《周禮》《陳書》等古籍記載及多部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候樓

候樓是指在旅途中等待的建築物,通常用來供人休息、觀賞和觀察周圍的景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候樓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和木字旁,拆分後的筆畫是8畫。

來源

候樓一詞最早出現在《隋書·宮門志》中。候樓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群中的一種建築形式,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供人休息和觀賞風景的建築。

繁體

候樓(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候樓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候樓”,也有部分古籍中寫作“侯樓”。

例句

我在候樓等待了好幾個小時,終于見到了朋友。

組詞

候車樓、候機樓、候車室

近義詞

觀景台、觀景樓、望樓

反義詞

通道、過道、走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