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約的意思、明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約的解釋

盟約。明,通“ 盟 ”。《史記·蘇秦列傳》:“故敝邑 趙王 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之詔詔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明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詞義
    “明約”即“盟約”,指古代諸侯或團體之間締結的協議、約定。其中“明”為通假字,通“盟”,表示共同宣誓或締約的行為。

  2. 曆史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蘇秦列傳》:“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之詔詔之。”此處“明約”指趙國與其他諸侯國達成的政治盟約。

  3. 現代用法延伸
    在現代漢語中,“明約”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仿古語境中可指代明确的約定。例如造句:“小明約我去玩過山車,到了那他卻不敢玩了”(此處“約”為現代常用義,與“明約”本義不同)。

  4. 相關字詞解析

    • “約”在古漢語中既可指“約束”(如《說文解字》),也可指“簡要”(如“由博返約”),此處取“共同議定條款”之義。
    • 近義詞包括“盟誓”“契約”,反義詞如“背約”“違約”。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盟約”在古代的具體形式或《史記》相關典故,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明約

明約是形容一個人非常明确地達成或遵循某種約定的意思。明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第一個字是“明”(míng),第二個字是“約”(yuē)。

“明”字的部首是“日”(rì),總共有8個筆畫,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漢字。它的繁體字是“明”,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約”字的部首是“纟”(sī),總共有7個筆畫。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約”。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字的形狀更加簡單明了。

明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和古代漢字的使用。在古代社會中,人們非常注重約定和守約,明确地表達和執行約定的意願和決心。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一個人遵守承諾、明确規定或明确要求的行為。

例句:

  1. 他明約了每個月支付房租,從未拖欠。
  2. 我們明約了明天見面,不會改期。
  3. 公司向員工明約:凡是遲到超過三次者,将被扣除一天工資。

組詞:

明晰、明确、明察、明辨、明了、約定、約束、約談等。

近義詞:

明确、明晰、确切、明了、明白、确定等。

反義詞:

含糊、模糊、不明确、不确定、不明了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