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台的意思、冰井台的詳細解釋
冰井台的解釋
古台名。 建安 十八年 魏武帝 建于 邺城 西北。 晉 陸翽 《邺中記》:“北則 冰井臺 ,有屋一百四十間,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石季龍 於 冰井臺 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賜大臣。”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之五:“從容 冰井臺 ,清池映華薄。”
詞語分解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 井台的解釋 .井欄。 老舍 《駱駝祥子》十八:“每一個井台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 孫犁 《村歌》上篇十三:“人們在井台上說着笑着,換班澆着。”.即 冰井台 , 三國 魏 曹操 所築
網絡擴展解釋
冰井台是中國古代著名建築,為曹操所建“三台”(銅雀台、金虎台/金鳳台、冰井台)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建造背景
- 冰井台建于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位于邺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北,南距銅雀台六十步。
- 名稱來源于其核心功能“冰井”,即儲藏冰塊的特殊設施。
2.結構與功能
- 規模:台高八丈(約18.4米),上有屋舍140間。
- 冰井設施:設三座冰室,每室有深達十五丈(約34.5米)的井,用于儲存冰塊、煤炭、糧食和食鹽。
- 戰略意義:是中國最早的煤炭貯藏地之一,兼具戰備物資儲備功能。
3.曆史與文化影響
-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冰井台被用作夏季賜冰給大臣的場所(如後趙石虎時期)。
- 南朝文人江淹曾在詩作《雜體》中提及冰井台,體現其文化象征意義。
4.遺址與考證
- 西晉時邺城改名“臨漳”,冰井台遺址現位于河北臨漳縣境内。
- 現代考古認為,三台(銅雀、金虎、冰井)共同構成曹魏時期邺城的軍事與文化中心。
冰井台不僅是古代建築技術的代表,更反映了曹操時期注重實用性與戰略儲備的治國思想。其曆史地位在《中國煤炭史》等文獻中亦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井台》這個詞是指古代用于貯存冰塊的台子或井口。它的拆分部首是冫、井、台,其中冫是水的冰凝固狀态的象形字,井是指井口的象形字,台是指平面高處的象形字。
根據《康熙字典》,《冰井台》一詞源于古代冰産地大雪山。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冰的古時候寫法是“氷”,井的古時候寫法是“丼”,台的古時候寫法是“颱”。
以下是一些關于《冰井台》的常見例句:
1. 這個冰井台保存了很多冰塊,夏天可以用來降溫。
2. 池塘旁邊的冰井台是古人儲存冰塊的地方。
一些與《冰井台》相關的組詞包括:冰山、冰層、冰窖、冰櫃等。
近義詞包括:冰庫、冰洞、冰池等,它們都指用來儲存冰塊的地方。
反義詞可以是與冷、凍相關的詞語,比如炙熱、烙冰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