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視目聽的意思、耳視目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視目聽的解釋

古代道家的一種修養境界,認為視聽由精神所主宰,可不受器官的限制。《列子·仲尼》:“ 老聃 之弟子有 亢倉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張湛 注:“夫形質者,心智之室宇。耳目者,視聽之戶牖。神苟徹焉,則視聽不因戶牖,照察不閡牆壁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耳視目聽”是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漢語成語,其含義需結合典故和詞典釋義來理解:

一、成語釋義 指感官功能的錯亂或颠倒。字面意思是“用耳朵看,用眼睛聽”,形容感知事物的方式違背常理,混淆了視聽感官的本職功能。後引申為:

  1. 認知方式異常:指不按常規途徑認識事物,或對事物的理解混亂不清。
  2. 處事不合常理:比喻做事方法荒謬,本末倒置。
  3. 超凡感知能力(古義):在特定古籍語境中,也曾被用來形容得道之人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此義現代較少用)。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典出戰國時期道家著作《列子·仲尼》:

“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魯侯聞之大驚…亢倉子曰:‘傳之者妄。我能視聽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 文中記載老子的弟子亢倉子被認為能“耳視目聽”,但他澄清自己并非交換了耳朵和眼睛的功能(“易耳目之用”),而是達到了超越感官束縛、“視聽不用耳目”的境界。後世據此提煉出“耳視目聽”一詞,但多取其字面引發的“感官錯亂”或“行事乖張”之意。

三、權威詞典釋義

四、用法示例

“耳視目聽”核心含義指感官功能或認知方式的颠倒錯亂,源于道家典籍《列子》的典故,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以批評不合常理、本末倒置的認知或行為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耳視目聽”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定義與出處

該成語字面意為“用耳朵看,用眼睛聽”,出自戰國時期列禦寇的《列子·仲尼》。原文記載老聃(老子)的弟子亢倉子通過修道,達到視聽不受感官限制的境界。


核心含義解析

  1. 道家修養境界
    古代道家認為,當人的精神修煉到一定高度時,感官功能可以超越器官的物理限制,即“視聽由精神主宰”。例如,聽覺可替代視覺功能,視覺亦可替代聽覺功能。

  2. 比喻得道之深
    成語進一步引申為形容修道者心智通明、感知能力超凡的狀态,常用于贊譽對“道”領悟極深的人。


用法與示例


“耳視目聽”既是對道家哲學中精神超越肉體局限的具象化表達,也常用于文學中比喻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其典故和用法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對内在修為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阇梨倍日并行不言而信蠶妾餐氈使場杵褫褐敦懿額手稱頌罰直豐蠲封墓風中燈覆棋腐殖土關國國害恒輝花名冊環視鹄鑰假紒見多識廣熸滅戒定急公進號鸠工庀材九舉寄興寓情誇玩老來離哩連令媛留鎮樓辇毛小子眠霜卧雪鮎魚緣竹竿牛呞牛仔褲砰訇破鏡重圓氣義取銷饒縱市城拾掇說談雖是田徑運動天贶節透熱療法投石下井拖青纡紫相彷縣楣鹹腥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