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視目聽的意思、耳視目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視目聽的解釋

古代道家的一種修養境界,認為視聽由精神所主宰,可不受器官的限制。《列子·仲尼》:“ 老聃 之弟子有 亢倉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張湛 注:“夫形質者,心智之室宇。耳目者,視聽之戶牖。神苟徹焉,則視聽不因戶牖,照察不閡牆壁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耳視目聽”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定義與出處

該成語字面意為“用耳朵看,用眼睛聽”,出自戰國時期列禦寇的《列子·仲尼》。原文記載老聃(老子)的弟子亢倉子通過修道,達到視聽不受感官限制的境界。


核心含義解析

  1. 道家修養境界
    古代道家認為,當人的精神修煉到一定高度時,感官功能可以超越器官的物理限制,即“視聽由精神主宰”。例如,聽覺可替代視覺功能,視覺亦可替代聽覺功能。

  2. 比喻得道之深
    成語進一步引申為形容修道者心智通明、感知能力超凡的狀态,常用于贊譽對“道”領悟極深的人。


用法與示例


“耳視目聽”既是對道家哲學中精神超越肉體局限的具象化表達,也常用于文學中比喻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其典故和用法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對内在修為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視目聽》的意思

《耳視目聽》是一個成語,指能夠通過耳朵聽到、通過眼睛看到、通過嘴巴說出,并能完全理解和記憶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耳視目聽》的拆分部首為“耳”、“目”和“口”,分别代表耳朵、眼睛和嘴巴。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耳視目聽》最早出現在《駱駝祥子》這本小說中,是作者老舍創造的一個詞語。後來,這個詞語被廣泛使用。

繁體

《耳視目聽》的繁體字為「耳視目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耳視目聽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并不常見,難以給出确切的例子。

例句

他就像一部《耳視目聽》的錄音機,什麼都能聽、看、說得非常清楚。

組詞

- 耳語:低聲說話,隻能被特定人聽到。

- 視頻:通過視覺和聽覺媒體傳遞信息的一種形式。

- 聽衆:收聽講座、音樂會等的人群。

近義詞

- 耳聞目睹:指親耳聽到并親眼看到的事情。

- 耳目一新:形容看到或聽到的事物給人新鮮感、清新感。

反義詞

- 閉目塞聽:指故意不去看、不去聽,不願意接受外界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