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色与紫色。古代以青、赤、白、黑、黄为正色,红紫则是正色以外的间色。《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朱熹 集注:“红紫,閒色不正,且近於妇人女子之服也。褻服,私居服也。”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苍蝇红紫’。曰:‘明视。’” 李轨 注:“苍蝇间於白黑;红紫,似朱而非朱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於红紫。” 清 曹寅 《孔雀》诗:“有时妬红紫,独立愁云天。”
(2).红花与紫花。 唐 韩愈 《晚春》诗:“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鬭芳菲。” 宋 韩维 《送孔先生还山》诗:“东风吹百花,红紫满巖谷。”
“红紫”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角度解析:
古代色彩体系中的间色
古代以青、赤、白、黑、黄为“正色”,红(浅赤)与紫被视为正色之外的“间色”,常用于非正式场合。例如《论语·乡党》提到“红紫不以为褻服”,朱熹注释称红紫为“閒色不正”,认为其不适合作为日常私服。
文化象征
红紫因色彩艳丽,常被赋予特殊寓意。汉代扬雄《法言》以“苍蝇红紫”比喻混淆是非的现象,侧面反映其非正统地位。
花卉代称
唐宋诗词中常以“红紫”指代百花,如韩愈《晚春》中“百般红紫鬭芳菲”,韩维诗句“红紫满巖谷”,均描绘春日繁花盛景。
现代工业应用
部分资料提到红紫作为染料名称,具有耐光、耐热特性,用于橡胶、塑料制品着色,但此用法相对专业且文献权威性较低。
需注意古代“红”与现代红色定义略有差异,先秦时期“红”多指浅赤色(类似粉红),与“朱”(正赤)区分。此色彩认知差异影响了红紫在古代服饰礼仪中的使用规范。
红紫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通常表示红色和紫色的混合或交织。它由两个字组成:红和紫。
红的拆分部首是纟(纠字旁),笔画数为6;紫的部首是示(礻字旁),笔画数为12。
红紫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古代,红色用于表示火、太阳、热情等,紫色则常与朝廷、王室、尊贵、神秘等概念相关。因此,红紫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意义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红紫的写法为「紅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红紫在古汉字中的写法可以是「赤紫」。赤表示红色,也可以代指血液;紫则表示紫色。
1. 花园里盛开着红紫色的玫瑰花。
2. 傍晚时分,天空被染上了一抹红紫色的余晖。
组词:红紫薯、红紫晶、红紫火焰
近义词:紫红、紫红色、绯红
反义词:青绿、黄蓝、黑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