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子的意思、母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子的解釋

(1).母親和兒子。《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漢 祢衡 《鹦鹉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别離。”《水浒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隻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複詞,偏于“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隻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 清 翟灏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雲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母子"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名詞,其核心含義指母親和子女,尤其特指母親和兒子的關系。這一詞彙承載着深厚的血緣親情與倫理文化内涵。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母親與子女的合稱,廣義可指母親與所有子女,狹義常側重母親與兒子的關系。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引申用法

    • 象征依賴與保護:如"母子燈"(主燈與子燈)、"母子船"(大船攜帶小船),喻指主體與附屬物的依存關系。
    • 生物學/醫學術語:如"母子血型不合"指孕産婦與胎兒因血型差異引發的免疫反應。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字源解析

  1. "母"

    甲骨文作"女"胸前加兩點(象乳汁),本義為哺育者。《說文解字》:"母,牧也,象懷子形",強調養育職能。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2. "子"

    象嬰兒襁褓形,本義為幼兒,後泛指子女。《禮記·曲禮》:"子于父母"注:"子,男女皆稱"。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文化内涵

  1. 倫理核心

    儒家視母子關系為"人倫之始",《孝經》言"父子之道,天性也",強調母慈子孝的自然紐帶。

    來源:《孝經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2. 文學意象

    古典詩詞常以母子寄寓深情,如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成為母愛符號化表達。

    來源:《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現代用法示例


"母子"既是描述血緣關系的客觀名詞,亦蘊含中華文化中生育、養育、倫理的核心價值。其釋義需結合語言學、社會學及倫理學多維視角,方能完整呈現語義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母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層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母親與孩子的關系
    指生物學或法律上的直系親屬關系,常見于描述母子間的養育、情感聯結。例如《左傳》中記載鄭莊公與母親武姜“遂為母子如初”,以及白居易《母别子》詩中的“母子生别離”。這一層含義在古今文獻中最為普遍,也是現代使用最廣泛的意義。

  2. 方言或文化引申義
    在部分方言或特定語境中,可擴展為“本源”或“本金與利息”的比喻(如“母子錢”),但此類用法較為少見。

二、社會與心理學視角

  1. 情感紐帶與影響
    母子關系被認為是最基礎的親子關系之一。心理學研究指出,母親的情感狀态和互動模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健康與社交能力。例如榮格曾提出,母子關系是成年後建立親密關系的原型。

  2. 文化象征
    中國文化中常用“母子扣”“母子連心”等意象,隱喻緊密不可分的聯繫。這類表達強調母親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對子女價值觀的塑造作用。

三、其他相關概念

“母子”既是一個具體親屬關系的指稱,也承載着文化、心理層面的豐富内涵。如需更深入探讨母子關系的動态發展,可參考家庭研究或心理學領域的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霭露白幹兒扒拉鸨婦讒谄超轶絕塵茶湯壺赤霄舂稅初診叢輕折軸釣鳌竿地脈東央西浼對揖笃終費捐貢行荒絕監知焦灼靜鐘浕涢金祗紀統餽邊懶骨頭良貨柳床露餡騾子茅堂每況愈下汨羅江虐刑蓬戶痡峭強梁遣流碁聖屈意熱趕郎三江山峊沈首世界時誓山盟海收才守土疏玩悚悚頌儀酸氣塘埝袒免無量數象薦嫌好道歉饩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