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歲時記》:“進士下第,當年七月復獻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黃,舉子忙。’” 唐 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時正值槐花盛開,後因稱參加科舉考試為“踏槐花”。 宋 蘇轼 《和董傳留别》:“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亦稱“ 踏槐黃 ”。《孽海花》第五回:“原來 公坊 那年自以為臭不可當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屢踏槐黃,時嗟落葉,知道自己不是金*********中人物,還是跌宕文史,嘯傲煙霞,還我本來面目的好。”亦省稱“ 踏槐 ”。《事物異名錄·政治·赴試》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諺雲:‘槐花黃,舉子忙。’故赴舉謂之踏槐。”
“踏槐花”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多與科舉考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踏槐花”主要指古代舉子參加科舉考試的行為。唐代科舉制度中,舉子常在秋季赴京城準備考試,此時正值槐花盛開,因此用“踏槐花”代指科舉應試。該詞也引申為文人追求功名的象征。
唐代科舉習俗
據《秦中歲時記》記載,唐代落第進士需在七月重新提交文章(“行卷”),争取推薦資格。民間因此有“槐花黃,舉子忙”的諺語,暗喻舉子忙于備考的景象。
宋代文學引用
蘇轼在《和董傳留别》中寫道:“強隨舉子踏槐花”,直接以“踏槐花”指代科舉應試,進一步鞏固了這一意象。
值得注意的是,提到該詞與“品德高尚”相關,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文獻,可能為誤傳或不同典故的混淆。主流用法仍以科舉考試為核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秦中歲時記》、蘇轼詩詞等原始文獻,或查閱唐代科舉制度相關研究。
《踏槐花》是指在槐花綻放的季節裡踩着槐花的花瓣行走的意象。它是一種雅緻、溫馨的場景,也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
《踏槐花》的部首是"艹",拼音為cao。它的總筆畫數為25。
“踏槐花”可以追溯到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在古代,人們喜歡在槐花盛放的季節裡,踏着槐花的花瓣漫步其中,欣賞槐花的美麗和芬芳。
在繁體字中,"踏槐花"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踏槐花"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例如“躂萕華”,但它們都指的是同一個意思,即踩在槐花之上,感受槐花的魅力。
賞槐花,踏槐花,心曠神怡,沐浴在花海之中。
踏花行、槐花盛開、踏春遊、槐香四溢
賞花、欣賞花朵、花開如海
踩傷花朵、踩踏花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