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産的意思、恒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産的解釋

[fixed property of family] 指家庭固定的産業,土地、田園、房屋等

無恒産而有恒心。——《孟子·梁惠王上》

則無恒産。

詳細解釋

指土地、田園、房屋等不動産。《孟子·梁惠王上》:“無恆産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焦循 正義:“恆産者,田裡樹畜,民則恃以長養其生者也。”《金史·食貨志五》:“如其民實無恆産者,雖應賑貸,亦請賑濟。”《明史·丘弘傳》:“豈可徇一人之私情,而奪百家恆産哉!”《恨海》第八回:“故鄉又無恆産,他日歸葬父母,自己成家,後事正長,何能坐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恒産"是漢語詞彙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概念,字面義指"長久持有的財産",核心含義指能夠穩定傳承、保障基本生計的固定産業或不動産。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經典文獻的釋義,其具體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基本釋義

    恒産指代土地、房屋等可長期持有且産生收益的資産,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強調普通民衆需依賴恒産維持生活穩定。此處的"恒"體現時間上的延續性,"産"則指代物質財産。

  2. 詞源與文化内涵

    該詞源自儒家經典,與"恒心"形成對應關系。《孟子·滕文公上》進一步闡釋"民之為道也,有恒産者有恒心",說明古代社會将土地等生産資料視為維系倫理秩序的基礎,這一思想影響了中國農耕社會的財産觀念。

  3. 現代延伸釋義

    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指家庭長期擁有的物質財産,如土地、住宅等",并引申為保障生活穩定的經濟基礎。例如在法學領域,恒産常被用于讨論物權法中不動産的法律保護原則。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恒産”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常用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恒産(拼音:héng chǎn)指家庭中固定且不易變動的産業,主要包括土地、房屋、田園等不動産。與“動産”相對,強調其長期穩定性。

二、經典出處

  1. 《孟子·梁惠王上》:“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此句表明,隻有具備道德修養的“士人”才能在缺乏固定産業時仍保持穩定的心志。
  2. 清代焦循在《孟子正義》中進一步解釋:“恒産者,田裡樹畜,民則恃以長養其生者也。”說明恒産是民衆賴以生存的基礎。

三、具體内容

四、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恒産”可引申為個人或家庭的固定資産,如房産、長期投資等,常與“恒心”并提,表達物質基礎與精神追求的關聯性。

如需更詳細的古文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權威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案部谙悉谙行寶重必先部送長嘯吃到五谷想六谷癡坐重算愁脈脈怠容打團點唱掇桂二曹凡念分身法浮氣賦形劑個輩跟踵共韻貴敬國儀汗褂鶴鳴之士橫溢虎不食兒甲館降日殲擊機盡自狷固況乎拉邏馬材馬胡子梅公配撥偏寵起椗乞兒相親渥棄擲曲成疝氣善手聖城聲浪瘦健訟氓松心外甥微命五霸侮害骁敢小哥消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