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何嘗行的意思、何嘗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何嘗行的解釋

樂府相和歌辭名。古樂府有《豔歌何嘗行》, 三國 魏 曹丕 亦有同名之作。均見《樂府詩集》卷三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何嘗行”是樂府詩中的一個詩題名稱,屬于“相和歌辭”類。以下是具體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樂府詩歌中的一種詩題,現存最早的《豔歌何嘗行》收錄于《樂府詩集》卷三十九。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也創作過同名詩作。

  2. 出處與作者

    • 古樂府《豔歌何嘗行》:具體創作年代不詳,是漢代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一。
    • 曹丕《何嘗行》:三國時期魏國君主曹丕所作,借樂府舊題表達個人情感或社會觀察。
  3. 拼音與注音

    • 拼音:hé cháng xíng
    • 注音:ㄏㄜˊ ㄔㄤˊ ㄒㄧㄥˊ

補充說明:
樂府詩題中的“行”字常用于表示詩歌體裁(如《長歌行》《短歌行》),而“何嘗”可能暗含反問或感慨的意味,具體主題需結合詩歌内容分析。由于原詩内容在搜索結果中未詳細提及,建議查閱《樂府詩集》或曹丕文集以獲取完整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何嘗行

《何嘗行》是一個成語,常用于表示某事并未真正去做過,隻是在口頭上或思想上說說而已。這個成語由“何”、“嘗”、“行”三個字組成。

拆解部首和筆畫:

- “何”字,上部為“亻”(人),下部為“可”(口),共有7畫。

- “嘗”字,上部為“四”(口),下部為“兒”(辶),共有9畫。

- “行”字,上部為“行”(彳),下部為“虍”(利),共有12畫。

來源:《何嘗行》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秦風·無衣》:“何嘗衣裳之不美兮,何嘗脫之而不仕兮。”其中“何嘗行”即指的是“未曾真正去做”。後來,人們用這句詩裡的成語來形容口頭上或思想上的說說而已,沒有真正行動。

繁體:《何嘗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在寫作“何嘗行”時,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字形。但基本上,它還是由“何”、“嘗”、“行”三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口頭上說過很多次要去學習,可是何嘗行呢?

2. 别隻是說說而已,你要何嘗行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組詞:不嘗辄【bù cháng zé】、嘗膽【cháng dǎn】、行射【xíng shè】、何去何從【hé qù hé cóng】

近義詞:言行不一、虛與委蛇、隻字不提、言者無罪

反義詞:言行一緻、言行相符、言必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