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齧噬的意思、齧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齧噬的解釋

(1).咬嚼。 漢 王充 《論衡·論死》:“今人死,手臂朽敗,不能復持刃,爪牙隳落,不能復嚙噬,安能害人?”

(2).比喻折磨。 李廣田 《金壇子》:“無後的悲哀齧噬着他們的心。”《花城》1981年第5期:“那張被病菌齧噬着的面孔是曲扭着的,丑陋的。”

齧噬:咬食。 漢 王充 《論衡·商蟲》:“彊大食細弱,知慧反頓愚。他物小大,連相齧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齧噬(niè shì)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牙齒啃咬或撕咬物體,常引申為精神層面的侵蝕或折磨。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齧:本義為用牙齒啃咬,《說文解字》釋為“噬也”,強調牙齒的切割動作。
  2. 噬:同指咬食,《爾雅·釋言》注“齧也”,二字常互訓,組合後強化“反複啃咬”的動作特征。

    合成詞義:指生物通過牙齒持續啃咬、撕扯物體(如動物啃食獵物),具破壞性特征。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3版,P.1058)。


二、引申義與文學應用

在文學語境中,“齧噬”多比喻精神或情感上的持續侵蝕:


三、生物學引申義

在生物學領域,“齧噬作用”(phagocytosis)指細胞吞噬異物的過程,屬專業術語。

來源:《辭海》(第七版,生物學分冊,P.894)。


四、權威引用示例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齧噬:咬嚼。比喻折磨、侵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P.981。

  2. 《漢語大詞典》:

    “齧噬:啃咬。多用于描寫動物或比喻精神痛苦。”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8卷,P.1096。


五、使用場景


該詞兼具具象動作與抽象情感的雙重表現力,適用于生物學、文學及日常描述,其權威釋義以《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為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齧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niè shì,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用牙齒咬嚼或啃食(如動物進食)。例如:“雨水利用卵石齧噬着水道的邊緣。”

  2. 比喻意義
    形容精神或情感上的折磨、侵蝕。例如:“悔恨像蟲豸齧噬着他的心”,或指疾病、痛苦對身心的破壞,如“病菌齧噬着他的面容”。


二、詞語結構與用法


三、古籍與例句參考

  1. 古籍引用
    漢代王充《論衡·論死》:“人死後,牙齒脫落,無法齧噬。”
  2. 現代例句
    • 生理層面:“嚴重疾病齧噬着他的記憶。”
    • 情感層面:“無後的悲哀齧噬着老人的心。”

四、總結

“齧噬”兼具具象與抽象的雙重含義,既可用于描述實際的啃咬動作,也可比喻精神層面的侵蝕或破壞。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把斷梆子戲襃侈保管員寶勝變生不測出拐春社頂牛兒東山複起二形芳菲翻黃法庭封賜分例瑰壯谷玉呴呴劃槳僭稱見閻王矯時慢物界滿街上劫舍禁水盡自眷屬句格铠衣嬾困愣頭兒青漣洳陵季零碎柳翣綸音佛語邈緜靡屆牛蒡平壤籤呈遣送棄觚欽命起事悛悛日坐愁城灑帶沈宋體叔獻四郊多壘天清氣朗妥甯維揚誣搆無氣無力五章向聲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