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補的意思、候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補的解釋

(1) [be a candidate;be an alternate]

(2) 待補缺額

(3) 清制。沒有補授實缺的官員

有一位家伯,他在南京候補,可以打個電報請他來一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詳細解釋

(1). 清 制,未經補實缺的官員由吏部依法選用,選定後到某部或某省聽候補缺或臨時委用,稱為候補。《老殘遊記》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補,又非投効,且還不知他有什麼功名。”《清史稿·穆宗紀二》:“命 蔣益灃 以按察使候補,隸 左宗棠 軍,率 楚 勇回籍。”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八:“做那裡的校長這才威風呢,--但那時的名目卻叫作‘總辦’的,資格又須是候補道。”

(2).泛指等候遞補缺額或預備取得某種資格。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我知道我輩和讀者,若不是現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補之父。” 茅盾 《煙雲》:“我知道我的這副擔子并沒有人來代我挑,沒有我的候補人。” 老舍 《駱駝祥子》五:“他一點沒有把 祥子 當作候補女婿的意思。”如:候補委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候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

  1. 曆史制度(清代官制)
    指未正式任職的官員等待替補實缺的機制。候選人需經吏部審核資格後,通過抽籤分配到某部或某省等待職位空缺。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提到“在南京候補”,即官員未被正式任命,處于待命狀态。
    特殊制度:若候選人交錢可免除抽籤,自行指定候補地,稱為“指省”或“指分”。

  2. 現代通用意義
    泛指在競争性場景中作為替補或預備資格的人員。例如:

    • 職務:候補委員(預備填補委員空缺);
    • 服務場景:高鐵購票候補(系統自動排隊替補購票名額);
    • 選舉/考試:候選人未進入最終名單但保留遞補資格。

區别與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候補的意思

候補是指在某項事物的備用或替補人員或事物。當某個職位、項目或事件有人或物不能參與或完成時,候補即可取代其位置或履行職責。候補常用于工作、選舉、演出、比賽等領域。

候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候補由兩個漢字構成,分别是“候”和“補”。

候的部首是亻(從人)部,補的部首是衣(從衣)部。

候的筆畫數為9畫,補的筆畫數為10畫。

候補的來源

候補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候」意為等待或等候,「補」則是支持或替代。合在一起便有等待着替代或支援的意思,即形成了候補這個詞。

候補的繁體

候補的繁體字為「候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候補的「候」字寫作「侯」,表示等待。而「補」字的舊寫形式為「補」,意味着補充或替代。

候補的例句

1. 他是我們隊的候補,一旦有隊員受傷就會替代上場。

2. 考試成績出來後,她成了名副其實的候補生。

候補的組詞

1. 候選:指作為候選人參與選舉或選拔。

2. 補充:用來填補缺漏或增加某事物的數量。

3. 替補:指在某事物或人不可用時擔任其職責或位置的人或事物。

候補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備選、候選、後備、候選人

反義詞:主力、正選、首選、優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